80年代的高中课程

80年代的高中课程,第1张

80年代的高中课程 课程管理的改革
中国自50年代至80年代初一直采用苏联的课程管理模式,即由中央对全国的课程教材进行一级管理,全国实行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这样一种集中统一的课程管理模式显然与复杂多样的国情不相适应,同时也无法发挥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992年原国家教委颁布的《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在“课程设置”的内容中将课程分为“国家安排课程”和“地方安排课程”两类,是建国以来课程管理上的一个重大突破。但地方安排课程所占比例很小,留给各地的课程管理的空间仍然十分有限。
1996年3月印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第一次将“课程管理”作为课程计划中的单独一部分列出,规定:“普通高中课程由中央、地方、学校三级管理;本课程计划中的12门学科课程(包括必修和限选)由国家教委统一规定基本课时数,颁布学科教学大纲,并规划、组织编写和审查教材;各地根据课程计划的精神,按照实际情况,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授权的教育部门参照《课程安排示例表》,制订本省实施的高中课程计划,提出有关任意选修学科及活动类课程的实施方案,指导学校执行;学校应根据国家教委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课程计划的有关规定,从实际出发,对必修学科和限选学科做出具体安排,合理设置本学校的任选课和活动课。”这次的高中课程计划没有
参考:-06/1357.htm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81582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7
下一篇 2022-10-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