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培育学科建立于1952年,是我国建立最早的林学类学科点之一,长期以来在全国同类学科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教育部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方向。1989、2001和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1995年成为林学博士后流动站的主要支撑学科;中国林学会造林分会创建以来一直以本学科为挂靠学科,是国家林业局“干旱半干旱地区森林培育及生态系统研究重点实验室”和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森林培育与保护重点实验室”的主要依托学科。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中院士2名,教授8名,副教授5名,讲师2名,高级实验师1名。
长期以来,本学科在速生丰产林培育国家发展战略、立地分类及适地适树理论、林木需水规律及其调控机制、林木种苗培育理论与技术、混交林及树种间相互作用机制、干瘠山地森林培育理论与技术、多功能生态公益林抚育、林木栽培生理等方面取得国内外瞩目的成果。
研究方向:
(1)生态林与城市森林培育理论与技术
(2)林木种苗培育理论与技术
(3)用材与能源林培育理论与技术
(4)经济林(果树)培育与利用
学术成果:
十一五期间,承担97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课题近60项,经费近2300万元,充足的科研经费为高水平科研产出奠定了扎实基础,发表学术论文217篇,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 森林保护学科始建于1958年,是国家重点学科、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是具有鲜明特色和优势的博士点学科、211工程和教育振兴计划,以及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的重点建设学科。森林保护学1981年取得硕士授权资格,2000年开始招收博士生。现建有国家林业局森林保护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北京市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重点实验室。学科现有教师17名,其中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教授5名,副教授5名,讲师7名。
学科科学研究在林木钻蛀性害虫的控制理论和技术上,特色鲜明和优势突出。在害虫性引诱剂开发与应用上有明显优势,在遥感技术监测重大有害生物上取得了重要突破。学科科学研究以重大林业外来有害生物为对象,在有害生物风险评估、入侵生态学、入侵生物对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破坏,以及被入侵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技术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研究方向:
(1)重大林业病虫灾害生态调控的理论与技术。
(2)重大林业病虫灾害预警与监测。
(3)林业外来有害生物预防与管理。
(4)昆虫与菌物分类及系统学。
学术成果:
“十一五”期间共主持科技支撑、973、国家自然基金、国际合作、948等各类课题56项,经费2400万元。学科主持承担的教育部创新团队、“十一五”科技支撑课题和专题均已通过了验收;骆有庆教授领衔我国森林保护领域唯一的国家林业局重大项目团队——“林业重大灾害防控关键技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量不断提高。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36篇,其中SCI 9篇;出版专著(教材)10部。 、 森林经理学科始建于1952年, 1959年开始招研究生班,1982年成为首批硕士点和博士点,1989年被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1996年成为“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1999年列入“长江学者”计划,2006年成为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2004年建成 “省部共建教育部森林培育与保护”重点实验室,2007年成为“985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学科。学科现有教师12名,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4名。
本学科在我国森林经理学科领域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上世纪50年代建立了我国的森林调查技术和永续利用理论,60年代开展了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与遥感技术应用,70年代创建了国际先进水平的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80年代创建了森林资源综合信息管理体系(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90年代推进了林业可持续发展和森林可持续经营研究,21世纪在学科交叉领域首创了林业信息技术新方向(2004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为我国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研究方向:
(1)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与技术
(2)森林生长收获与模型模拟
(3)森林资源监测与评价
(4)林业遥感与信息技术
学术成果:
2002年以来,学科点学术队伍结构更趋合理,科技和教育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拓展和深化了学科研究领域,完善和发展了高级人才培养体系,主办了全国性森林经理学科年度学术研讨会和国际会议,主持完成了国家“863计划”、“十五”、“十一五”科技攻关、林业行业公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25项重要科技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9项,参与制定了多项林业重要政策法规、规程和标准。出版学术专著5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科技论文482篇,培养博士研究生72名。学科已成为我国森林经理学研究和高级人才培养与学术交流的核心基地,对促进我国林业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生态学科源于1952年建立的森林学,著名植物学家汪振儒教授和中国生态学会前理事长李文华院士是本学科的创始人,是我国最早的博士点学科之一。依托本学科,建有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西国家级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同时成立了国家林业局自然保护区研究中心。生态学科是我校“211工程”和“高等学校优势学科创新年平台”重点建设学科。依赖本学科的支持,我校自然保护区、森林保护、森林土壤和环境科学等学科先后建起了博士点和硕士点,已成为北京林业大学新学科增长点的重要支撑学科。本学科有教师18名,其中教授7名,副教授8名。
研究方向:
(1)森林生态学
(2)恢复生态学
(3)全球气候变化生态学
(4)生态管理与规划
学术成果:
“十一五”期间,学科包括正在进行的和从不同渠道争取科研经费共计1200余万元。包括: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专题东北天然林生态采伐关键技术研究,长白山森林湿地动态监测关键技术研究,长白山森林可持续经营指标体系研究,森林火灾预警关键技术研究,国家林业局重点项目:“大熊猫栖息地恢复”,国家林业局948“法国海岸松引种栽培技术研究”等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研究基金8项。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励5项;梁希科技进步奖4项;出版专著8部,获发明专利3项,发表SCI论文28篇。 土壤学科是北京市重点学科,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2005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首个林业院校的土壤学博士点。改革开放初期的土壤学科,研究方向侧重于土壤基础性研究,以向师庆、郭景堂教授为代表的老一代学者,在土壤发生分类、森林土壤养分和水分循环、土壤生态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1993年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70年代开始,“无土栽培”之父马太和和教授最先出版无土栽培方面的论著,并获得首届全国花卉博览会二等奖,开创了我国无土栽培的先河。
研究方向:
森林土壤与树木营养
土壤水气运动与土壤侵蚀
土壤生态与植被恢复 草业科学学科1999年初成立,学科2003年获得草业科学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7年参与国家级重点学科“森林培育”的建设,同时整体参加到了林学院北京市和教育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重点实验室,2008年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学科。本学科现有教师13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
研究方向:
(1) 草坪科学与管理
(2)草地资源与环境
(3)城市绿地生态用水管理
(4)草类植物遗传育种
学术成果:
学科现有“草坪生物技术实验室”、“草地资源与生态实验室”、“北京林业大学草坪实验站”和“北京林业大学草地植物实验站”,并有多处校企联合实验研究实习基地。学科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主持了包括国家“863”计划、国家植物转基因与产业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高校博士点基金、国际合作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科研经费规模3000多万元。以第一完成单位和完成人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和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发表包括SCI、EI收录论文在内的高水平论文300多篇,出版专著和统编教材20余部,获得发明专利8项,主持制定国家级标准4项。 2002年我校组建地理信息系统学科,但学科在与之相关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的方面的业绩可追溯到建校初期的测量学教学和森林航空摄影测量学教学和森林航空摄影测量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1952年以后,邢允范、韩熙春等及老一辈学科带头人,面向学校相关主要专业开设测量学、奠定了学科以林业为特色发展的测量学的基础。1956年以后,董乃钧等人将航空摄影测量与测树学结合,奠定了中国航空摄影测树的基础,并培养研究生。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游先祥等人将卫星遥感同森林资源管理结合起来,利用GIS领域的相关问题,并培养了一批硕士和博士。新世纪以来,冯仲科等人将广义3S技术与森林资源环境结合起来研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并培养了大批硕士和博士后人员。学科现有固定教职工8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讲师1人,多数教师具有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
(1)地理信息学基础
(2)国土资源监测与信息化管理
(3)广义3S技术集成与开发应用
学术成果:
近十年来承担各级各类课题近30项,科研经费达2000余万元;在《测绘学报》《林业科学》《北京林业大学学报》《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近100篇论文为SCI、EI、ISTP等世界三大检索系统收录,1篇论文获国际矿测学会ISM优秀青年学术论文奖。
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北京市农业科技推广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国家测绘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5项发明专利与4项实用新型专利被授权,完成7项软件著作权登记,开发了林业广义3S技术平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