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院初期,学院机关设训练部、政治部、院务部等部门;教学科研机构和学员培训管理机构分设11个教授会和4个系。到1956年,发展为具有战役、战史、高级速成、高级函授、政治速成、基本、情报、海军、空军、炮兵、装甲兵、防化兵等12个系和战史、战役、政治经济、文化外语等50个教授会的综合性军事学府。不仅为全军培养了一批合格的军事指挥人才,还建设了一支具有现代军事知识的教研队伍,编写了一套体现现代条件下军队建设和作战需要的教材,建立了较完善的教学制度。1957~1959年,根据中央军委决定,以军事学院的有关系为基础,分别组建高等军事学院、军事学院和海军、空军、炮兵、装甲兵等学院。高等军事学院设在北京,其任务是:训练全军陆海空军正师职以上现职军事、政治、后勤干部,高级参谋人员及军事理论人员。刘伯承为第一任院长兼政治委员,叶剑英、陈伯钧、李聚奎先后任院长,李志民任政治委员。军事学院仍设在南京,其任务是:培训全军团职及部分师职军事指挥干部。廖汉生、刘浩天、张震先后任院长,钟期光、王平先后任政治委员。海军、空军、炮兵和装甲兵等军兵种指挥院校主要培训本军兵种的团、营职指挥干部。至此,中国人民解放军形成了高、中级指挥院校教学体系。
毕业学员都颁发毕业z书、成绩单和毕业证章:
1966年10月起,由于“文化大革命”的破坏,高等军事学院和南京军事学院停止了教学活动。1969年,高等军事学院、南京军事学院和政治学院、后勤学院被撤销,合并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1970年8月6日,军政大学在北京成立,黄永胜兼任校长,张秀川任政治委员。主要轮训团以上干部,只进行政治教育,取消了军事课教学。1972年5月,中央军委任命萧克为军政大学校长,唐亮为政治委员,开始治理“文化大革命”给学校造成的严重破坏,逐步建立起军事、政治、后勤3个系和所属的军事、政治、后勤教研室,恢复了军事、后勤课教学,初步改造了政治教学。
1977年12月,中央军委为加强军队中、高级干部培训,决定以军政大学军事系、政治系、后勤系为基础,分别组建军事、政治、后勤学院。1978年1月,军事学院重新成立,萧克任院长兼第一政治委员,段苏权、刘兴元任政治委员。下设训练部、政治部、院务部、研究部和政治、战略、战役、战术、军兵种、外军、科技等教研室及电化教学中心。学员学习分培训、轮训两类。培训班分高级指挥班、指挥班、军事理论班,学制2年。高级指挥班主要招收陆、海、空军军以上军官,培养战役指挥员;指挥班主要招收师职和少量优秀团职指挥员和参谋人员,培养战役战术指挥员和高级参谋人员;军事理论班招收军事指挥员和教员,培养军事理论人才。轮训班学制在1年之内,招收陆海空军军以上指挥员,重点研究战略和战役课题。
军事学院的教学工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中央军委制定的战略方针为依据,在总结人民解放军作战和建军经验的基础上,吸取外军现代化建设的优秀成果,探讨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指导规律、武装力量建设和作战的组织指挥问题。学员主要学习政治理论、外交政策、战争战略学说、战役学、高级兵团战术、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等课程。教学中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教学方法以研究为主。军事教学程序为学习理论,研究战例、沙盘,图上、野外作业和首长司令部演习。军事学院重新建立后的7年间,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具有先进军事科学知识的高、中级指挥员和参谋人员,编写了大量战略、战役、战术、政治和科学技术教材。包括为全军编写的战役、战术教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1985年12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将军事学院和政治学院、后勤学院合并,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