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春季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举行
[ 作者:隗海燕 来源:哈工大(威海)新闻网 浏览:402 录入时间:2012年3月27日 ]
3月26日上午,东北五校2012届春季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在我校区科学技术研究院大楼一楼大厅内举行,包括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一汽吉林汽车有限公司、中航工业庆安集团有限公司、天津三星电子有限公司、中材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机械工业第九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在内的100余家用人单位来校招贤,吸引了来自哈工大(威海)、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等院校的两千余名毕业生前来参加。
在招聘会现场记者看到,学生工作处将招聘会现场进行了新的规划布局,使整个空间更加科学、合理。招聘专业涉及汽车、机械制造、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焊接技术与工程、交通运输、电子科技、软件工程、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生物制药等,用人单位除国有大中型企业外,外资和民营企业数量有显著增加。与去年秋季招聘会相比,用人单位所需的专业种类和用人数量明显减少。据我校区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介绍,目前用人单位的招聘计划已基本完成,我校区又是东北五校招聘会的最后一站,他提醒还没有确定就业单位的毕业生认清形势,理性择业的同时也要抓紧最后的机会。副校长赵国亮来到招聘会现场,与用人单位及毕业生亲切交谈,对就业工作提出指导意见。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汽车企业及机械制造类企业仍是本次招聘会的主角,一汽集团、中国重汽、中船重工等企业的摊位前都挤满了前来应聘的同学。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更是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代表该企业来校招聘的我校2009届硕士毕业生柳东威已经是第三年回母校招聘,记者看到,整整一上午的时间里,柳东威都在忙着与应聘的学弟学妹们交流,直到中午招聘会临近尾声仍在紧张忙碌中。采访中记者发现,我校区毕业生的整体素质广受用人单位认可,很多用人单位都是连续多年前来招聘。莱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他们第三次来哈工大(威海)招聘,往年与他们签约的毕业生在单位工作踏实,上进心强,这也是他们连续三年来学校招聘的主要原因。
此次招聘会上记者还发现,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的用人单位依然倍受青睐的同时,许多位于二三线城市的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也吸引了许多毕业生前来应聘。位于四川德阳的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招聘负责人在采访中表示,受大城市房价高等压力的影响,许多毕业生开始选择生活压力较小但发展空间较大的二三线城市,特别是近一两年来,毕业生“回流”现象更加明显,他们在今年招聘会上收到的招聘简历中,四川籍毕业生的比例达到50%以上。
在招聘会现场,除来自外地的企业外,威海的企业也明显增多,威高集团有限公司、威海印刷机械有限公司、威海第二热电集团有限公司、威海北洋慧通软件控股有限公司、威海广泰空港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威海石岛重工有限公司等威海知名企业的摊位前也吸引了许多毕业生。
据悉,除本次春季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外,自3月初开始,哈工大(威海)还组织了一汽集团、北汽集团、美国车桥制造有限公司等多场专场招聘会,专场招聘会安排将延续至4月中旬。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毕业生就业形势喜人
发布时间:2010-12-31 8:23:18
[据报道,深圳经济发达,但文化教育落后,深圳大学又不成器。为此,深圳市政府邀请清华、北大、哈工大(哈尔滨工业大学)三所顶尖大学来深圳办了研究生院,只有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搞得最好,出了许多成果,深圳市政府又不断进一步加强了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合作。2011年3月6日梁北汉说,深圳市政府和哈工大于2002年合作创办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9年来为深圳聚集、培养了一批高素质人才,在取得高水平科研成果、促进深圳经济产业升级、提升深圳城市文化内涵等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
哈工大报讯(张婧 王佳妮/文)随着2010年步入尾声,2011年元旦和春节也即将来临。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本年度的第一波招聘“大潮”也渐渐平息,全国各地的毕业生们可以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有人在为继续寻觅合适的职位而废寝忘食,也有人已经与心仪的用人单位签订协议。深圳研究生院2011届硕士毕业生们在求职大军中过关斩将,频频传来喜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部2009级材料学硕士生黄卓与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科部2009级电气工程硕士生罗佳华就是其中的两位幸运儿。
知名企业争先恐后 毕业生捷报频传
经历了近两个月的等待,11月初,黄卓终于接到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录用通知书。“对我来说,这应该算是一个小小的转行。”就读于材料学专业的黄卓应聘的是工程工艺工程师职位,被录用的是芯片工程师,“我现在每天从实验室回到寝室,都要坚持学习有关芯片设计方面的专业知识,再经历入职后3个月的培训期,我想我应该可以胜任这份工作了。”他自信地说。
在深圳研究生院就业协会担任副主席的黄卓,对于今年毕业生的就业形势非常关注。“今年就业形势很好”,他将其形容为“大河没水小河干,大河有水小河满”。身为2009级材料班班长的他,统计了班级同学目前的就业情况,全班45人已有39人确定了就业去向,其中不乏中国科学院、中国航天二院、国家电网公司、因特尔公司等热门单位。他认为今年就业形势好的主要原因是金融危机过后,经济形势好转,很多企业需要增添人力,就业机会大大增加。对此,已经被艾默生(中国)网络能源有限公司录用的罗佳华也有同样的感触:“今年电力行业的很多名企都早早出来‘抢人’,不少同学已经跟中兴通讯、华为技术、上海台达等著名企业签订了协议。”
学生发展处(部)负责就业工作的顾文蕙介绍,今年学院的研究生就业形势好过去年,“今年参加深圳研究生院主办的深圳大学城人才招聘会的用人单位超过100家,为历年规模最大。”此外,来深圳研究生院招聘宣讲的单位全部是国内外知名企业,据统计,连续五年来深圳研究生院招聘的公司包括西门子迈迪特(深圳)磁共振有限公司、日立环球存储产品(深圳)有限公司、深圳理邦精密仪器有限公司、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等。 顾文蕙说,为使深圳研究生院毕业生顺利就业并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学院和深圳市乃至全国众多知名企业联系密切,“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近四年来都将我院作为全国校园招聘的第一站;而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也在学院的大力争取下,在今年11月首次来我院举办了专场招聘会。”
记者从学生发展处(部)处长俞晓国口中得知,今年深圳研究生院有40余位毕业生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约,较去年翻了一番。俞晓国说,华为招聘负责人曾谈到深圳研究生院毕业生吸引人之处,一方面是参与项目经验丰富,科研和动手能力较强;另一方面是做事认真、踏实肯干,这一风格深受华为公司技术管理人员的赏识;此外,深圳研究生院毕业生对华为认同度较高,且对相关科研信息的掌握较全面,能够很快地融入公司氛围,适应工作岗位。
俞晓国还介绍,深圳研究生院今年10月与深圳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签署了《共建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的合作协议书》,通过加强与深圳市政府的合作,积极促进学生就业。深圳市人才中心将为签约高校设立“毕业生深圳就业服务基地”,为其提供毕业生就业推介、人事档案管理、实习推介、就业技能培训等综合配套专项服务。学院和深圳市人才中心有效合作,一道为毕业生们的求职路保驾护航。
培养模式自主选择 学术应用双管齐下
聊起找工作的经历,两位毕业生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学院的特色培养模式和导师对他们的影响。这些因素决定着毕业生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无疑是影响毕业生质量和求职门槛的关键。
罗佳华是典型的实验室培养出来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平日里长期“驻扎”实验室。提起导师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研究中心主任张东来,这位不善言辞的小伙儿却忍不住打开了话匣子。“张老师每周都会给我们开会,聊学习、聊工作、聊生活,什么话题都可以交流。有他在身边督促着,进步很快。”在罗佳华眼里,导师不仅学术水平高、科研能力强,为人处事的经验也十分丰富。 “他常常指导我们哪些事是最重要的要先做,或是一些关键的事要怎么做才能达到效果。”罗佳华说找工作时,张东来常叮嘱他们怎么面试、怎么准备,着装、表达要注意些什么。“我记得最清楚的是他说面试一定要表现得自信不怯场,尤其在‘技术面试’时,这一点让我很受用”。当记者问起他算不算张东来的得意门生时,罗佳华笑答:“算是众多之一吧……”,表情里带着几分腼腆和几分自信。
而黄卓提到自己的导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部主任李明雨时也是滔滔不绝:“李老师时常叮嘱我们‘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事前要有计划,执时行要积极稳妥。”而对于找工作,李老师则嘱咐大家应把工作做在平时,要根据社会需求全方位地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对于实验室培养和校企联合培养两种模式的区别,罗佳华的理解是前者偏重理论,后者偏重实践。当然这只是培养过程的区别,和毕业时的职业选择没有绝对的联系。罗佳华说,身边很多实验室培养的硕士生毕业时选择了去企业就业,同样,校企联合培养的毕业生选择继续攻博也未尝不可。罗佳华认为,在实验室学习,接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可能更全面更深入,这更符合他个人的发展定位和学习需要。关于最新推出的“学术型”、“应用型”培养类别之分,罗佳华说,大部分同学对此并不了解,所以产生了诸多困惑。黄卓也提到,不少学生担心,不同培养类别的选择是否会体现在毕业z书上,最终导致证书“含金量”存在差异呢?
记者了解到,除了传统的全日制工学硕士外,2009年起,深圳研究生院招收了第一届全日制工程硕士。对此,俞晓国说,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全日制工学硕士和全日制工程硕士在招生时就已作了区分,毕业时也会拿到相应的学位,不会受到培养模式的影响。
教务处副处长王昕告诉记者,根据学校本部的相关要求,今年深圳研究生院已经进行了全日制工学硕士分类培养的培养模式改革,其中学术研究型培养系列重点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为将来攻读博士学位或从事学术研究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应用研究型培养系列侧重于对研究生工程或管理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锻炼和提高,重点培养学生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为将来从事技术应用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截至日前,深圳研究生院2010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已达到99%,其中,4成以上毕业生选择留在深圳工作,前往京沪深就业的比例为51.8%。根据各学科部对345位毕业生第一份签约工作薪酬情况进行调查,月薪5000元至9000元的比例占到75%以上,月薪7000元至9000元的人数比例为50.7%,月薪超过一万元的占到4.9%。
在深圳研究生院特色的培养模式和培养类别不断创新与完善过程中,相信深圳研究生院会向深圳市乃至全国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和国家发展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