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蒙是一个怎样的人

吕蒙是一个怎样的人,第1张

吕蒙是一个怎样的人 吕蒙是个什么样的人历史上吕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吕蒙是一位进步、成长最快的大都督,也是一位忠孝两全的大将。

属于屌丝逆袭的典范。

东吴,这帮创业功臣基本都是有背景的,要么是世家大族后裔,要么是当地土豪,或已有功绩、或有声明远扬。

而吕蒙呢,只是一介武夫,凭着几股蛮力在姐夫邓当的军队中谋生。

吕蒙的发迹还是从杀死轻视他的军官开始,吕蒙杀人后,走上了逃亡之路。

后再校尉袁雄的带领下去自首,并向他举荐给了孙策。

孙策觉得吕蒙非同凡人,有过人之处,就将他带在身边培养。

邓当去世后,张昭极力推荐吕蒙接替邓当职务。

吕蒙才算真正走上军旅生涯。

在军队中,是一位谋略、胆识过人的大将。

在军队中,吕蒙发挥出过人的能力。

在孙权想要合并部队时,吕蒙通过 *** 练自己的士兵,让孙权知道他的治军能力。

果然,在检阅队伍的时候,吕蒙所部就让孙权眼前一亮,不但没有合并他的队伍,还给分配了更多的兵力。

在作战中,吕蒙也是勇猛无敌,每次作战都是身先士卒,冲在最前线。

在孙权继位前期,吕蒙就跟随讨伐山越、黄祖、赤壁大战等战役,每次战斗,吕蒙是一马当先,凭借武力冲锋陷阵。

很快,他就受到了孙权的赏识。

吕蒙继任大都督一职后,全盘负责收复荆州事宜。

利用计谋,骗过了关羽的警惕,成功收回荆州,并斩杀了关羽父子。

在诸将中,是一位学习能力强的大将。

吕蒙的从军生涯初期,几乎是一介“武夫”,在遇到孙权的赏识,他成为了一名胸有战略的军事家。

吕蒙的转变缘于孙权的劝学,通过不断的学习,吕蒙的谋略和军事思维也得到了飞速的提升。

再一次和鲁肃见面时,鲁肃简直不敢相信此刻的吕蒙已非吴下阿蒙,遂惊讶不已。

吕蒙则以一句“士别三日,即更当刮目相待”的话语和鲁肃皆为生死之交。

他是一位忠孝两全的大将。

何为忠孝两全?对君主忠直,替君主着想;对父母孝顺,不违背父母意愿。

吕蒙在忠孝方面一直是东吴的典范,在处理甘宁的事上,就淋漓尽致的体现出这点。

甘宁是东吴一员猛将,和吕蒙一样杀敌勇猛,是三国时期难得的英雄。

两位英雄相见,自然是相惜。

又因吕蒙这人情商很高,跟谁都能成为好朋友,甚至好兄弟,和甘宁也一样,是登堂拜母的好兄弟。

有一次,甘宁的一个厨子犯了错误,怕被甘宁严惩,就跑到了吕蒙家避险。

甘宁知道后,跑到吕蒙家,向吕母说明原因,要回这个厨子,并保证不会乱杀人,吕蒙才交出厨子。

结果,甘宁一到船上,就射杀了厨子。

吕蒙知道后,气的带兵要围攻他。

甘宁自知不是吕蒙对手,干脆躺在船上随他处置。

吕母知道后,连忙赶来劝解吕蒙说道:主公信任你才给你掌管大权,而你却用来报私仇,杀害主公的得力助手,你这是要把自己陷入不忠不义的地步啊!吕蒙听后,如梦方醒,才知道自己过分了。

于是,亲自上船,向甘宁赔礼,笑着说道:“兴霸,老母在家等你吃饭呢,走吧!”吕蒙就这样化解了一场不必要的纷争。

吕蒙病危,受到了孙权的特殊对待。

因为他的忠诚,军功和能力,都属于当时吴国独一无二的人!从一介小兵,逆袭成为人生赢家!

周瑜、鲁肃、吕蒙、陆逊,人称东吴四大都督,前三者在《三国志》中合为一传,陆逊独做一传。

大概是因为前三者活跃于汉末的前三国时代,陆逊主要活跃于三家各自称帝后的三国时代。

不过虽称四大都督,但是就知名度而言,不要说是周瑜、陆逊,甚至和鲁肃相比,吕蒙好像都还要差一丝。

可事实上,吕蒙在三国时期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甚至是构建东吴国防策略的重要人物。

吕蒙,汝南富陂人(今安徽阜南吕家岗),字子明。

蒙者,阴暗也。

其名字仿佛刚好是其一生的说明。

吕蒙大概出生于光和元年(公元178年,比孙权大四岁),“少南渡,依姊夫邓当”,从时间推断,应该正是为了避黄巾之乱而南迁,且父亲早逝,只能依附于姐夫邓当生活。

这注定了吕蒙的童年应该是比较艰辛的,寄人篱下的生活注定了他比较自强的性格。

在吕蒙大概十五六岁的时候,他偷偷的混入了姐夫邓当讨伐山越的队伍中。

战场之上,邓当突然看到这个依然稚气未脱的小舅子,顿时吓得大惊失色,严厉呵斥之后,吕蒙却依然是偷偷的跟随。

无奈之下,邓当便向吕蒙的母亲告状。

吕母即怜惜又生气想要责罚吕蒙,但是年少的吕蒙却说:“这样贫贱的生活难以坚持下去,只有作战立功才有可能获得富贵。

况且不入虎穴,安得虎子?”一番话语下来,吕母虽然不舍但还是被打动了,从此之后吕蒙成为了邓当麾下的一名小兵。

当时邓当手下有一个官吏见吕蒙年轻就轻视他,甚至当面耻笑他,年少气盛的吕蒙大怒之下就一刀把他杀了。

事后吕蒙逃到了同乡郑长的家里,又通过校尉袁雄自首,并在他的说情下,孙策召见了吕蒙。

相见后,孙策觉得吕蒙的确有过人之处,就将他留在身边做事。

这成为了吕蒙人生的第一次重要转折点。

几年后,邓当去世,张昭就推荐吕蒙代替邓当,任别部司马。

这里需要了解一下,在汉末每个诸侯对军队的控制都有他的特色。

曹魏以曹氏和夏侯氏两个亲族掌握兵权,蜀汉在刘备生前一直是由刘备亲自掌握兵权,如果分兵则是基本由关羽统领。

而东吴的兵权则分散在各个将领的手中,需要对外作战时,在吴主的召集下,各个将领就会带着各自的私兵前来会和。

这与东吴各世家的强大实力不无关系,倒是很像西方的领主和封臣之间的关系。

按照东吴的惯例,邓当的私兵一般会归于其职位的继承者,吕蒙既不是邓当的儿子,又年少无功,正常情况下轮到他的可能性是很渺茫的。

但是因为得到孙策的赏识,吕蒙就这样破格跻身将领的行列,虽然还只是底层。

等到孙策死后,孙权继位,自然需要一系列的改革来培植支持自己的势力,其中一个措施就是将那些兵力较少的低级将领整合到一起。

吕蒙听说这件事后,就自己私下偷偷借钱,给自己的手下更新服装,然后又抓紧时间 *** 练。

等到孙权来巡视的时候,一见吕蒙的军队“陈列赫然,兵人练习”,就非常高兴,不但没有合并掉他,反而扩充了他的兵力。

这成为了吕蒙人生的第二次重要转折点。

在演义和一般人的意识中,认为早期的吕蒙就是一个猛将莽夫,吴下阿蒙。

但是从他十五六岁时就能说出东汉班超“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典故,以及之后为人处世的机敏来看,吕蒙实际是一个聪明好学的人,只是年少生活的艰辛,使他没有太多学习的机会。

而孙策在壮年之时意外死去,继位的孙权是一位比吕蒙还要年轻的少年。

虽然孙策留下了周瑜、鲁肃、张昭等人辅佐,但作为一个合格的君主,他必然要培养自己的心腹。

现在很多人认为自己没有成功只是因为缺乏伯乐的赏识,可是前提是自己也必须要有千里之才。

吕蒙便是如此,如果他真如人们所说只是一个猛将,没有成为统帅的潜质,孙权又怎么会亲自勉励他学习呢?吕蒙受到孙权的重视后,前期基本上是以勇武立功。

建安九年(204年),吕蒙随孙权讨伐丹阳山越,因功拜平北都尉,领广德长。

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讨伐黄祖,吕蒙率领前锋击败黄祖都督陈就,亲枭其首,并乘胜攻城。

黄祖听闻陈就战死,弃城而逃,被骑士冯则追战枭首。

吕蒙因首功任横野中郎将,赐钱千万。

而吕蒙开始学习大概也是发生在这段时间之后,至赤壁之战后,吕蒙就开始以统帅的角度开始思考,并以出谋划策的记载为主。

赤壁之战后,益州将领袭肃率军投诚,周瑜上表认为可以把袭肃的兵马划归吕蒙统辖。

但吕蒙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认为袭肃有胆识才能,远来相投,于道义上不仅不应该剥夺他的兵马,反而还要扩充他的兵马。

这个观点得到了孙权的赏识。

从此可见,吕蒙意见开始从全局方面考虑问题了。

围困江陵曹仁期间,曹仁分兵攻击夷陵的甘宁。

危急之下,甘宁向周瑜求援,但其他将领都认为己方兵力较少不宜分兵。

吕蒙却对周瑜、程普说:“我随你前去救援,留下凌统,我相信他能坚守十天。

”而在救援甘宁的路上,吕蒙又献计分士卒三百人砍柴阻隔道路,这样当敌人逃跑时,就能留下他们的马匹,周瑜采纳了计策。

但周瑜率主力大军来到夷陵城下,措手不及的曹军果然被打的打败,只能连夜逃走,结果在路上遇到木柴阻道,只能下马步行。

此战不仅解了夷陵之围,还白白得了三百匹战马。

夺取南郡后,吕蒙被任命为偏将军,领寻阳令。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 *** 亲率十万大军至濡须口,孙权率七万大军抵抗。

期间吕蒙多献奇策立功,同时建议孙权应当建立船坞抵御曹军。

可其他将领认为:“我们上岸攻击曹贼,打完就涉水回船上,要船坞有什么用?”吕蒙说:“兵器有利也有钝的时候,打战哪有百战百胜,万一和敌人遭遇,追击紧迫,我们来不及入水上船怎么办?”于是孙权听取吕蒙的意见建立船坞,而曹 *** 也因此久攻不下选择了退兵。

同年五月,因为暴雨使江水上涨,孙权顺水而上进攻皖城。

当时诸将准备修筑土山,建造攻城器械然后攻城。

但是吕蒙却说:“制造土山和攻城器械要好几天时间,到时候敌人的防御工事也做好了,援军也来了,到时候必定要旷日持久,然后大水也退了,我们的回路就危险了。

还不如一鼓作气,四面齐攻,一举攻下,再在大水退走之前回军,这才是完全的办吧。

”于是孙权采纳吕蒙的办法。

吕蒙推荐甘宁为升城督,率精锐于拂晓发起猛攻,自己则率大军紧随其后,到吃早饭的时间,皖城就已经被攻下了。

当时驻守合肥的张辽听说皖城告急,就马上率军救援,结果刚到夹石就得到了城破的消息,只能退回合肥。

到这时就已经可以看出,吕蒙已经具有了一名统帅的潜质,而不再是单纯的一名勇将。

所以到了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就已经放心的以吕蒙为主帅,率军两万袭取刘备的长沙、零陵、桂阳荆南三郡。

吕蒙在东吴的地位迥然已经成为了周瑜、鲁肃的接班人。

果然在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鲁肃死后,孙权将他的一万多兵力归属到吕蒙的管辖下,并任命为汉昌太守,成为继周瑜、鲁肃之后的第三任“大都督”。

东吴的这前三任都督,周瑜可以说是奠基人,基本上已经完成了东吴的版图。

他希望建立全长江防御体系,因此并不赞同“借荆州”,甚至为此曾建议孙权扣留刘备,可是却在事业的关键时刻病逝。

第二位继任者鲁肃,考虑到北方曹 *** 的威胁,致力于促成孙刘联盟,并希望以关羽为屏障防御曹 *** 。

而鲁肃的这个想法也是得到孙权认可的,所以在前期,孙权的重点一直是希望夺取徐州,成为和曹 *** 争夺北方的跳板。

可是光光一个合肥,就让孙权死磕数次而不能下,这无疑极大的打击了孙权的信心。

于是在吕蒙接替鲁肃后,孙权就和吕蒙探讨今后东吴的战略中心应在荆州,还是徐州。

吕蒙认为徐州地处江北,地势适合骑兵作战,不利于江东水军,即使能够占领,曹 *** 也一定会马上派兵争夺,到时候即使留七八万人驻守也未必防得住。

而荆州不同,到时候以孙皎守南郡,潘璋驻白帝,蒋钦率万余人沿长江游走,吕蒙自己则据守襄阳,可以相辅相成,何必依靠关羽?更何况依靠外人总是不靠谱,还不如趁现在我们有能力的时候把荆州夺取下来。

有些观点认为,是关羽的傲慢迫使孙权夺取荆州,但实际上孙权袭取荆州已经蓄谋已久,就算是向关羽求亲,也只是掩盖而已。

如果说周瑜有最初的全长江防御网,那么吕蒙则是其最终的实现者。

这也是为什么《三国志》的这篇传中以周瑜为开始,吕蒙为结束。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发动襄樊之战。

而在此之前,吕蒙为了麻痹关羽,故意对外称病,而孙权也大张旗鼓的召吕蒙回去养病,而实际上是商量如何袭取荆州。

关羽却上当,放心的率兵北伐。

在取得水淹七军,生擒于禁的战绩后,关羽也因为兵粮不足,擅自去了东吴在湘关的粮草。

这也成为了一个信号,告诉孙权、吕蒙,打败关羽的时机到了。

于是“权闻之,遂行,先遣蒙在前。

蒙至寻阳,尽伏其精兵中,使白衣摇橹,作商贾人服,昼夜兼行,至羽所置江边屯候,尽收缚之,是故羽不闻知。

”面对吕蒙突如其来的偷袭,傅士仁、糜芳没有防备,选择了开城投降。

吕蒙进入荆州后,没有展现出胜利者的傲慢姿态,反而是安抚关羽的将士家属,严令不得骚扰百姓。

吕蒙麾下有一个同乡,因为取了百姓的一个斗笠遮盖公家的铠甲,而被吕蒙依军法斩首。

此事使得全军震栗,以至于江陵城内路不拾遗。

而这些事也通过各种渠道传回了关羽军中,使得荆州本土的将士再无斗志,并导致了关羽的败走麦城。

得到荆州后,孙权大为喜悦,任命吕蒙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赐钱一亿,黄金五百斤。

不过爵位还没下来,吕蒙就突然病发,后世民间称这是因为关羽亡魂的报仇。

不过实际上,虽然吕蒙看似诈病骗关羽,实际上吕蒙当时多病却是真的,不然也不能真的骗到关羽。

而在219年前后,荆州正巧爆发瘟疫,而几次战争加剧了瘟疫的传播,在那一年前后,孙皎、甘宁等都突然病死。

所以吕蒙还没有享受到一天夺取荆州所带来的殊荣,就突然病死,享年仅42岁。

《三国志·周瑜鲁肃吕蒙》传曾经记载孙权曾对陆逊评价三人: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焉难继,君今继之。

公瑾昔要子敬来东,致达於孤,孤与宴语,便及大略帝王之业,此一快也。

后孟德因获刘琮之势,张言方率数十万众水步俱下。

孤普请诸将,咨问所宜,无適先对,至子布、文表,俱言宜遣使脩檄迎之,子敬即駮言不可,劝孤急呼公瑾,付任以众,逆而击之,此二快也。

且其决计策意,出张苏远矣;后虽劝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损其二长也。

周公不求备於一人,故孤忘其短而贵其长,常以比方邓禹也。

又子明少时,孤谓不辞剧易,果敢有胆而已;及身长大,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次於公瑾,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

图取关羽,胜於子敬。

子敬答孤书云:'帝王之起,皆有驱除,羽不足忌。

'此子敬内不能办,外为大言耳,孤亦恕之,不苟责也。

然其作军屯营,不失令行禁止,部界无废负,路无拾遗,其法亦美也。

可见在孙权的眼中,周瑜的评价最高,而陆逊可以与其相提并论。

鲁肃擅长大略,在计谋外交上胜过苏秦张仪,但是实际作战上却是不足,更对主张借地给刘备颇有些微词。

而吕蒙在计谋领军作战上都可以称作仅次于周瑜的存在,只是仪表言语上不及周瑜。

对这个评论,陈寿认为是比较公允的,他也评价吕蒙为:吕蒙勇而有谋,断识军计,谲郝普,禽关羽,最其妙者。

初虽轻果妄杀,终於克己,有国士之量,岂徒武将而已乎!因此后世对吕蒙的评价极高,无论是唐武庙的64名将,还是宋武庙的72名将,都将吕蒙收录其中。

北宋张预的《十七史百将传》也将吕蒙收录其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90844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0
下一篇 2022-10-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