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病了,西医治不好,自然而然就接触到中医了,中医庸医再治不好,那就得自学自救了。
我从小就生长在缺医少药的农村,所以,我对“医”和“药”有着特别的感受。
记得在那时候,只要闻到哪里有中药气味,就知道那里一定有病人。
农村的病人服药后,一般都会将药渣倒放在小路上或是十字路口,老一辈人说,药渣让人“踩踏”病才能好得快。
长大才知道,把药渣倒在路上是为了让人们知道疫病用什么药,让认识药渣的人知道药名,然后到药店去抓药,可以治疗时疫。
当时,农村主要是用中草药治病,人们往往将病人与药罐子划上等号,如果哪个家里有一个经常患病的人,一般就说他家里有一个“药罐子”。
我舅公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大医生,仰观天文,下察地理、书法等等样样精通。
小时候看过他的中医书籍,也见识过他手到病除的绝活。
我真正学习中医是在高中的时候,即文革后期,因为饥饿,饿出了胃病,看过很多中西名医,没有效果。
于是我开始到新华书店买中医书:中医学基础、伤寒论、方药学、针灸学、中医舌诊、濒湖脉学白话解、药性赋白话解、汤头歌诀白话解等等。
理解、背诵、消化,基本把重点的精髓都搞明白了,不但治好自己的病,还治疗几个名医没办法治好的病,可以算名噪一时,许多人慕名而来。
恢复高考以后又上医学院,学习西医,解剖学、生理学、诊断学等与中医基础理论融汇贯通,使中医运用更加得心应手。
自学中医,不是死读书,除了天赋,坚持更重要,只要能坚持学习,一定是可以学好的。
中医需要时间的积累,尤其是理论的积累,需要阅读大量的中医古典书籍,同时需要临床经验的积累!如果可能,拜一位名老中医为师,可以让你少迷糊,少走弯路。
70年代后期读过的一部分中医书书房一隅 可度凡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