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1.《三都赋》是晋朝左思历经十年完成的作品。
2.《三都赋》,分别指的是《吴都赋》,《魏都赋》,《蜀都赋》。
3.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4.三都赋,分别写了三个国家国都的环境,历史以及对国家情况对分析。
左思《三都赋》写的是魏蜀吴三国的都城:洛阳、成都、建邺(南京)。
清朝"吴派"考据学大师王鸣盛说:左思于西晋初吴、蜀始平之后,作《三都赋》,抑吴都、蜀都而申魏都,以晋承魏统耳"《文选·三都赋》李善注引臧荣绪《晋书》一段文字说:思作赋时,吴、蜀已平,见前贤之是非,故作斯赋,以辨众惑。
"左思,山东临淄人,是两晋时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谢灵运称其诗为“ 古今难比” 见诗品》上,清人沈德潜《古诗源》赞其《咏史》诗为“ 千秋绝唱” 。
然而,在两晋时代,左思却是以赋的创作显名于世的。
一篇《晋书· 左思传》共有个字,写关于《三都赋》创作活动的,即用去个,这种情况,不仅为历来作家传记所少有,亦为两晋人物传记所仅见。
左思以诗作享誉百代, 却以创作《三都赋》震动西晋文坛。
从《三都赋》的创作、面世到引发“ 洛阳纸贵” 的震动, 反映出西晋文坛一代风气。
《三都赋》的出现,也是太康时代文人自我意识进一步觉醒,在赋创作中追求个性的一次突出的表现魏晋时代是我国历史上思想最活跃的时期之一。
在思想解放的潮流中引发出文人在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及道德观等方面的巨大变化,自我意识的觉醒。
坛上涌现出曹植等一大批个性鲜明的诗人和作家。
造写京都之赋成为文人们热衷的事业。
《三都赋》面世前, 陆机等文人早就看中了这个题材的创作面世后, 受到众多文人的推赏, 大多表示叹服, 亦表明欲创作而恐难出其右的意愿。
这反映了文人当时对创作京都赋的热情。
细加分析, 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 由于西晋短暂的统一和繁荣给文人带来幻想, 以为大一统的汉家天下又会再世, 这大大激发了文人对祖国山川风物的热爱和对升平世界讴歌的热情。
写京都之赋, 最容易写山川之盛, 人物之茂, 物产之丰, 总之, 容易写出繁荣, 这大约是文人为之倾心的一个原因。
二是, 九品官人之制发展到西晋, 重视门第、名望之风日炽, 寒素之士既无世族门第可依, 就要在品名上大作文章。
前代班固、张衡者流皆以京都大赋名闻天下, 摹仿《二京》也就成为后人的向往, 在当时太康时期的情势下, 也容易因赋而得名, 因名而得官, 这是吸引文人创作京都大赋的更直接的利益所及。
《两都赋》东汉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的《两都赋》分《西都赋》《东都赋》两篇,写的是西都长安和东都洛阳。
西都宾夸耀长安形势险要、物产富庶、宫廷华丽以暗示建都长安的好处,东都主人则对东汉建都洛阳进行美化和歌颂。
班固作《两都赋》是为了批驳“西都宾”一类人希望建都长安的想法,用以稳定政局。
其宫室也,体象乎天地,经纬乎阴阳。
据坤灵之正位,放太紫之圆方。
树中之华阙,丰冠山之朱堂。
因瑰材而究奇,抗应龙之虹梁。
列棼橑以布翼,荷栋桴而高骧。
雕玉瑱以居楹,裁金壁以饰珰。
发五色之渥彩,光焰朗以景彰。
于是左墄右平,重轩三阶。
闺房周通,门闼洞开。
《两都赋》节选《二京赋》《二京赋》包括《西京赋》、《东京赋》两篇。
作者就是那个著名的地动仪发明者张衡(78年-139年)。
二京就是班固的两都,指汉的西京长安与东京洛阳。
后宫则昭阳飞翔,增成合欢,兰林披香,凤凰鸳鸾。
群窈窕之华丽,嗟内顾之所观。
故其馆室次舍,采饰纤缛。
裛以藻绣,文以朱绿,翡翠火齐,络以美玉。
《二京赋》节选据《后汉书·张衡传》说,张衡的《二京赋》也写了十年才成: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两都赋》、《二京赋》都是汉赋中的经典名篇,左思的《三都赋》也深受二者影响。
这三篇赋都是骈文,后世有名的骈文最广为流传的有《滕王阁序》。
骈文注重对偶、用典和华丽的辞藻,很多汉赋又长又难解,甚至当时的读书人读懂都不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