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名什么字什么

孟子名什么字什么,第1张

孟子名什么字什么 孟子名什么字什么?

孟子名轲,字子舆。

是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

孟子的言论著作收录于《孟子》一书。

其中《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人之于国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富贵不能淫》等篇编入中学语文教科书中。

扩展资料:孟子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孟子》一书中。

此书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中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

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既滔滔雄辩,又从容不迫。

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了复杂的道理。

其形式上虽然没有脱离语录体,但相比之于《论语》有了很大的发展。

对后世散文家韩愈、柳宗元、苏轼等影响很大。

孟子字什么名什么孟子的文学成就和地位表现在哪些方面?

孟子是我国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百家争鸣高潮中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就是经过孟子而发扬光大的,并长期影响着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塑造。

其实,大家对孟子儒家文化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的了解还是比较多的。

孟子说:“仁人之安宅,义人之正路也。

”他继承了空桌子的仁义学说,并进一步解释:仁就是人的心。

这两句话是孟子叙述他观察梁襄王以后所得的印象,也就是识人。

孟子在文学思想上也有一定的成就。

由于他对《诗经》的研究有很深的造诣,所以在引《诗》以叙事明志和评论《诗经》中,孟子创造性发表了一些如何读《诗》、如何理解《诗》的精湛看法,如“知人论世”说,对后世影响极大,为后来文学批评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另外,他的著作《孟子》行文磅礴,富于情感,也受到了后人的推崇。

汉代贾谊的《过秦论》,其气势,其感情,都酷似孟子。

语言特色与技巧研究关于《孟子》的语言特色,一般认为与《论语》基本相同,属语录体,而多由对话所组成,明白晓畅、通俗易懂,但比《论语》更有文采和富于气势。

柳存仁认为,《孟子》之“记言文字,极见流利丰畅。

”文章不仅文采华赡,清畅流利,尤以气势胜。

”〈孟子〉散文的艺术特征》一文对孟文语言艺术特征作了细致而独到的分析,认为:孟文语言给人的“第一个印象便是明白晓畅”,这是因为它不事雕琢,不用生僻的词汇和蹩扭的句法,加之善于精工刻镂,精辟准确地使用词汇,平实浅近,干净利落,“有一种爽朗明快的风格,给人朴素自然的美感”。

人物语言入手,分析了《孟子》的人物形象,认为孟文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生动而复杂的孟子形象,他具有“豪爽直率、泼辣大胆的个性”,“锋芒毕露、痛快淋漓的风格”,“基本上是当时先进知识分子的代表”;而作为议论散文,既没有曲折的情节,也无法描写繁复的活动,主要是利用个性化的人物语言,通过孟子自己说的话,“塑造一个栩栩如生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孟子》的“语言严谨而流畅,委婉而犀利,雄恣而细致,在生动泼辣的语言中,流露着强烈而鲜明的感情”,使“孟子的性格活现在纸上”,从而充分地表现了孟子的个性特征。

一些研究者从修辞技巧运用的角度分析了《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

孟文大量地使用排偶句式、重复对比以及实词、虚词的交错搭配,使语言既简洁精炼又概括性强,“以准确、凝练的语言来表达丰富、深刻的思想”,“几乎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了。

”孟文通过书面语的口语化、引俗语入文、释古语通俗化等方法,形成了“平朴自然,开口见心”的语言艺术风格;通俗易懂,联系具体作品分析了孟文“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段”,认为《孟子》文章朴实通俗而不粗浅俚俗,是因为其极重视“文采”,从词语的锤此文分析颇有深度,立论平实而新颖,在孟文语言艺术研究方面较有特色,值得注意。

仁政学说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孟子一方面严格区分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阶级地位,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并且模仿周制拟定了一套从天子到庶人的等级制度;另一方面,又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比作父母对子女的关系,主张统治者应该像父母一样关心人民的疾苦,人民应该像对待父母一样去亲近、服侍统治者。

孟子认为,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政治,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不顾人民死活,推行虐政,将会失去民心而变成独夫民贼,被人民推翻。

仁政的具体内容很广泛,包括经济、政治、教育以及统一天下的途径等,其中贯穿着一条民本思想的线索。

这种思想是从春秋时期重民轻神的思想发展而来的。

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端的重要性。

孟子十分重视民心的向背,通过大量历史事例反复阐述这是关乎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关键问题。

孟子说:“夫仁政,必自经界始”。

所谓“经界”,就是划分整理田界,实行井田制。

孟子所设想的井田制,是一种封建性的自然经济,以一家一户的小农为基础,采取劳役地租的剥削形式。

每家农户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吃穿自给自足。

孟子认为,“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只有使人民拥有“恒产”,固定在土地上,安居乐业,他们才不去触犯刑律,为非作歹。

孟子认为,人民的物质生活有了保障,统治者再兴办学校,用孝悌的道理进行教化,引导他们向善,这就可以造成一种“亲亲”、“长长”的良好道德风尚,即“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孟子认为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天下人民的衷心拥护,这样便可以无敌于天下。

孟子所说的仁政要建立在统治者的“不忍人之心”的基础上。

孟子说:“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不忍人之心”是一种同情仁爱之心。

但是,这种同情仁爱之心不同于墨子的“兼爱”,而是从血缘的感情出发的。

孟子主张,“亲亲而仁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仁政就是这种不忍人之心在政治上的体现。

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

他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后来《大学》提出的“修齐治平”就是根据孟子的这种思想发展而来的。

文化领域创作者云龙

在儒家的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孔子有至圣之称,孟子被尊称为亚圣。

《史记》说: "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

"孟子提出了很多影响广泛的思想:民贵君轻、仁政学说、德治思想等等,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作苏格拉底,把孟子比作柏拉图。

一、《孟子》的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同时又精炼准确,这一特征与 《孟子》的取材有很大的联系,多取材于生活实践。

孟子一生周游列国, 游说诸侯, 宣传其“仁政”思想。

游说的功利主义色彩和实践性特点, 决定了《孟子》寓言多取材于民间故事和历史故事,语言通俗自然、明快畅达,而又精练准确。

很少有艰深、生涩的语句,便于更好地传播思想。

二、《孟子》还具备长于论辩的特征,具有艺术的表现力,具有文学散文的性质。

其中的论辩文,巧妙的运用了逻辑推理的方法,孟子运用类比推理,往往是欲擒故纵,反复诘难,请君入瓮,如《梁惠王上》中的“齐桓晋文事”之章,逻辑严密,层层推理,迫使齐宣王不得不“顾左右而言他”。

三、气势浩然是《孟子》散文的重要风格特征。

孟子具有这种浩然之气,能够在精神上压倒对方,能够做到藐视政治权势,鄙夷物质贪欲,气概非凡,刚正不阿,无私无畏。

《孟子》中大量使用排偶句、叠句等修辞手法。

来增强文章的气势,使文气磅礴。

《孟子》的气势浩然还体现在词语用度上,不少词语如“明察秋毫”、“水深火热”、“出类拔萃”、“心悦诚服”、“一暴十寒”等,都成为成语,至今流传,影响力很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9118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0
下一篇 2022-10-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