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扁斫轮的故事及寓意

轮扁斫轮的故事及寓意,第1张

轮扁斫轮的故事及寓意 《轮扁斫轮》的故事及寓意是什么?轮扁斫轮的典故是什么?《轮扁斫轮》的故事及寓意是什么?《轮扁斫轮》的故事及寓意是什么?

齐桓公在堂上读书,轮扁在堂下砍削(木材)制作车轮,(轮扁)放下椎凿的工具走上堂来,问齐桓公说:“请问,您所读的是什么书呀?”桓公说:“是(记载)圣人之言(的书)。

”又问:“圣人还在吗?”桓公说:“已经死去了。

”轮扁说:“既然这样,那么您所读的书不过是圣人留下的糟粕罢了。

”桓公说:“我读书,做轮子的匠人怎么能议论?说出道理就可以放过你,没有道理可说就要处死。

”轮扁说:“我是从我做的事情看出来的。

砍削(木材)制作轮子,(榫头)做得过于宽缓,就会松动而不牢固,做得太紧了,又会滞涩而难以进入。

(我做得)不宽不紧,从手中做出的活儿,正符合心中摸索出的规律。

这种火候嘴里说不出来,但是有个规律存在其中。

我不能明白地告诉我的儿子,我儿子也不能从我这里得到(做轮子的经验和方法),所以我已七十岁了,还在(独自)做车轮。

古代人和他们所不能言传的东西都(一起)死去了,那么您读的书不过就是古人留下的糟粕罢了!”寓意:通过轮扁讲述自己砍制车轮的体会,说明了三方面的道理:不论做什么事都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要靠自己从实践中摸索出规律;时代不同,不能泥古不化,要懂得变通;要心手相应,手中所做要能符合心中所想。

扩展资料:轮扁虽然是没有读过书的平民,但是他所讲的道理却是极其深刻的。

这里面就体现出老子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也就是说,能够讲述出来的道理,都不是最精深的道理,都不是永恒的、终极的“道”;能够用言辞说出来的“名”,都不是永恒的、终极的“名”。

“无”是天地的源起,“有”是万物的开端。

所以,要经常从“无”中去观察“道”的奥妙,经常从“有”中去认识“道”的端倪。

“无”和“有”这两者,同出一源,而称谓不同,但是都称得上深远玄妙,天地万物之无穷奥妙的总门。

老子提醒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两种思路,一是超脱的眼界,一是深入的精神。

治理国家也好,经营企业也罢,无论从事任何一项工作,都要有超越性的眼光。

任何一个成功的领袖,没有一个沉浸在具体的事物中,而忽视对大的发展方向和根本利益的超越性思考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轮扁斫轮

轮扁斫轮的故事及寓意轮扁斫轮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谢邀!《轮扁斫轮》是《庄子•天道》里的一个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齐国有名的造车工人,轮扁与齐桓公之间的轮道。

轮扁说自己砍削,木材制作车轮,只有宽、舒、紧、缩适合,才能”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制作出最好的车轮。

轮扁认为书上的圣人之言,不过是”舌人之糟粕”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文字是不具备,完全表达作者的”心意”之能事的。

”技”的习得与领悟,无论是圣人之书,还是他人的言传,身教都无法替代,自己的躬身实践。

”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只有自己躬行亲历、用心领悟,才能真正地掌握”技”从而具备近于”道”的可能。

我是@悦读诗书的无为,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故事出处。

这是《庄子·天道》篇中所记载的的故事。

春秋时期,齐国有一名字叫扁的工匠,十分擅长制作车轮,人们都叫他“轮扁”。

因为他制作车轮的技艺无人能及,于是就被召到宫里,专门负责修理宫中车轮。

有一天,齐桓公在殿堂里读书,轮扁在院中修理车轮。

他发现齐桓公看书看的十分入神,感到很好奇,就放下手中活计,小心翼翼地走进殿堂轻声问齐桓公读的什么书,怎么看的这么投入?齐桓公告诉轮扁自己读的是圣人写的书,里面都是圣人说的话。

轮扁又问:“大王说的圣人现在还活着吗?”齐桓公长叹一声,说,可惜啊,圣人已经不在了!轮扁听了以后说道:“既然这样,那大王现在读的也只不过是圣人留下的糟粕罢了,又何必如此认真呢?”齐桓公一听轮扁这样说,顿时勃然大怒,厉声训斥道:“大胆小民,寡人读书,怎是你一个做车轮的匠人所能议论的吗?怎么敢说圣人留下话是糟粕呢?真是胡言乱语!你倒说说看,讲的有道理还则罢了,否则,马上杀了你。

”轮扁一见齐桓公发怒了,十分害怕,赶紧小心地说:“大王息怒,小人无意冒犯,请大王恕罪。

小人做车轮的时候,如果动作慢,虽然省力,但做出来的轮子不牢固;如果动作快,不仅会费力些,且做出的轮子也不合规格。

只有在不快不慢的情况下,才能得心应手,做出最好的车轮。

这件事里很有讲究,但是却只能意会而不能用言语表达,只有自己心里明白。

我现在七十多了还得亲自制作,没办法用语言教给儿子,等我死了,这手艺也就失传了。

因此,我觉得圣人的话也是一样,虽然他们是伟大的,但是对于他们自己所领会的精妙道理,并不能完全写进书中,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精髓恐怕也早已经同他们一起死了,所以他们的书里留下的都是糟粕啊。

”齐桓公听完轮扁的解说,感到确实很有道理,也就没有再责怪他。

其次,故事启示。

“轮扁斫轮”的故事不知是否真有其事,但从中我们还是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实践出真知。

老子《道德经》中说:“道,可道,非常道”,大致意思是,如果能用语言表述出来的道理,就不是最精深的道理。

轮扁虽然只是一名工匠,但是他在劳动中感悟出的道理却和老子所说十分相近,其中道理非常深刻。

读了圣人的书不可能就变得和圣人一样,真正的道理只能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

这就像轮扁所说的那样,自己的手艺是从多年做车轮的实践中品悟出来的,既不是从别人那里学来的,也不能够教会给别人。

读书能够获得知识,但如果离开实践,也只能是“纸上谈兵”,不能形成真知灼见。

最后,知行合一。

陆游有首诗中写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阐明了只有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知识,才能学有所成,学以到用。

知行合一,从本质上讲就是自己的认识要和实践相统一,所谓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

读书学习获取知识是前提和基础,实践运用是重点和关键,只有以知促行,以行促知,才能真正知行合一。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关注@悦读诗书,一起阅读,遇见更好的自己。

如果喜欢,请转发支持,您的举手之劳,是我断续前行的强大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9127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0
下一篇 2022-10-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