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让制怎么读

禅让制怎么读,第1张

禅让制怎么读 禅让和禅让制度是怎么衰微的?

禅让制的兴衰反映了深刻的社会变革,即“原始公社制”向“私有制”的过度,也就是“天下为公”变成了“天下为私”或者说“家天下”的转换过程。

禅让制,非常类似古罗马时期的“元老院”(议会制);天下(江山社稷)是大伙的;有大事儿共同协商解决;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此时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非常有限,还没有发展到“一家独大”的水平;但是,部落的领导仍然存在着一个传承的问题——怎么确立接班人呢?禅让制就出现了。

当私有制逐渐成熟,社会财富的积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公天下”必然就会走向“家天下”——我的就是我的,只能传给我的子孙后代,禅让制因此戛然而止。

禅让制,表面上看起来非常“高大上”,任人唯贤而不是任人唯亲(血缘关系);实际上就是因为私有制的开始——血缘的纯正才有资格继承,哪里管他是不是“贤人”!封建专制就是源于“家天下”,私有制的社会怎么可能奢望“天下为公”的禅让呢?当然,相当于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极落后的平均主义而言,私有制还是社会的进步。

因此,禅让制寿终正寝是历史的必然;因为它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首先要明白禅让是什么意思?禅是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荐,让则是转让出自己的权利,上古时期三代之治的尧舜禹几位先贤的帝位就是通过禅让的方式承继(后来也有竹书纪年颠覆这个认知)。

禅让制的实行实际上基于当年生产力不发达,文化体系也不成熟,人类需要英明的领导人才能延续下去,而当代领袖的下一代未必是合适的领导人,于是便有了到民间寻访合适领导人的情况。

而在这个时期,传承制度还没有明确的规矩,所以对于是世袭还是禅让都没有明确的规则。

而在禹之后,将帝位世袭给启,开启了夏王朝,结束了原始社会,奴隶制度和世袭制的开始。

而在之后的朝代,世袭和血脉成为了帝位传承的重要因素,特别是礼制自西周逐渐被制定出来后,贵族的行为被制定了基本的行为规则,大家都按照规则行事。

从某种意义上,保证是世袭制的延续。

而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忠君爱国的思想被不断的强化,很多所谓的忠臣甚至为了血缘上的传承,而执着的坚持,也因此断送了很多王朝的延续。

特别是朱程理学风行之后的时代,忠君甚至达到了愚忠的地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91993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0
下一篇 2022-10-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