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Quantum)是指物理学中一个不可分割的基本个体,代表“相当数量的某物质”。
量子力学与中国的阴阳五行相似,研究的是相当数量的某物质,一个物理量如果存在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基本单位,则这个物理量是量子化的,并把最小单位称为量子。
量子不是基本粒子,量子是相当数量的某物质,量子是物理性质相同的相当数量的物质,组合成的基本个体。
这些物质如果再分割物质性质就会发生改变,比如五行中水量子再分就成了氢和氧,不再是水量子了,火量子再分就成了各种等离子。
古老的中华民族先民崇拜星辰,研究天体的运动规律,早就形成了与量子力学相同的虚空观念,知道在虚空中“气聚为物物散为气”的物质与时空转化,“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的物质与时空关系。
道德经中提出了“冲气以为和”的万有引力本质,道生万物的黑洞创世理论。
中华先民知道了星系盘的鼓起,形成“盘古”开天地的创世理论,“盘鼓”诞生于星系盘中被星系核包裹着的黑洞中,天地混沌在星系盘还未延伸开时,星系中心黑洞被星云像饺子一样包围着。
虚空中虚粒子密度不同形成阴阳,阴阳交换使粒子发生运动,量子涨落使虚空中的虚粒子密度出现差异,也使虚空中的虚粒子用之不绝。
万物负阴而抱阳,万物缺欠的围绕富有的运动,虚空中产生大量的虚粒子缺欠运动空间而湮灭,物质粒子旋转中心留出大量的空间,缺欠空间的虚粒子向物质粒子中心的空间运动,形成万有引力。
对于万有引力,有现象和本质两种层面的认知。
首先,说说万有引力的现象层面:万有引力是1687年被牛顿所发现的,这个发现的起因就是著名的苹果砸脑袋的典故,万有引力定律指出,任何物体之间都有相互吸引力,这个力的大小与各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例,而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如果用m1、m2表示两个物体的质量,r表示它们间的距离,则物体间相互吸引力为F=(G*m1*m2)/r²,G称为万有引力常数也可简称为引力常数。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很好地解释了地面上物体所受的重力、海洋的潮汐和行星与天体的运动,把天上的运动和地上的运动统一了起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但让牛顿感到遗憾的是,他一直没能解释清楚两个有质量的物体之间为什么会有引力?万有引力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其次,说说万有引力的本质层面:两个物体之间为什么会有万有引力这个问题后来被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很好地解决了。
广义相对论实际上就是关于万有引力本质的理论。
它认为,一个有质量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时空发生弯曲,在这个弯曲的时空里,一切物体都将自然地沿测地线(也叫做“短程线”)运动,而表现为向一块靠拢。
我们看不到时空的弯曲,只看到物体在互相靠拢,就认为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万有引力”,实际上物体之间表现出来的这种万有引力,并不是一种真正的力,而是时空弯曲的表现。
三维时空的弯曲我们不好想象,但是可以降一维(在二维平面上)做个比喻。
设想有一块布把它悬空展平固定好做成一个d床,如彩图所示,上面放一个铅球,它就会把布压的凹陷,再沿d床边扔一个玻璃球,由于铅球的重量导致d床凹陷,所以玻璃球会绕着铅球转几圈后下落;这个现象本质上和行星在万有引力下绕恒星运动是一样的,只不过d床的布存在摩擦力,而天体运动的真空环境中几乎没有摩擦力。
在d床的另一个地方再放一个小球,它也会把它周围的布压弯。
我们看到,这两个小球就会自然地向一块靠拢,这是它们在沿各自的测地线运动的结果,人们就说它们之间有个引力存在,其实它只是时空弯曲的表现而已。
这种解释在水星近日点的进动、光线在引力场中的弯曲、引力红移等问题上得到了很好的检验,其后在大量更精密的实验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检验,与实验符合得很好。
广义相对论被认为是一种最好的万有引力理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