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说明暖风指什么风,先看看原诗,再看看写作背景,基本可以推测出暖风指的是什么风。
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首诗歌写于北宋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人攻陷北宋都城汴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的皇室成员,中原国土全被金人占领,是北宋朝廷挥之不去的痛。
后来岳飞的《满江红》中"靖康耻,犹未雪",可见那段历史是多么的屈辱。
康王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现杭州)即位,史称南宋。
可是南宋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而只求苟且偏安,对外一味屈膝媾和。
同时,一些达官显贵们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面对这种黑暗现实,作者写了这首诗,诗歌字里行间充满悲愤,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虑。
和岳飞的诗歌联系起来解读,可以使理解更为深刻:广大的仁人志士为家国奔走呼号,殚心竭虑,而决策者却沉迷在声色犬马之中。
不得不说,这样的讽刺一针见血。
接下来看暖风,字面意思,温暖和煦的风。
这样的风是春季独有的。
春天,去郊外踏青游玩,温暖的风扑面而来,乍暖还寒,确实惬意。
但是,在那个时代,这样悠然自得的娱乐方式只适合达官贵人,普通老百姓还在为生计奔波,有什么闲情逸致去游玩。
鲜明的对比,构成强烈的讽刺。
国家存亡之际, 领导者不思进取,不顾百姓生活的疾苦,到处寻欢作乐。
可以得出这是享受之风,奢靡之风。
如果那时作为参与皇帝决策的人物有宋末的文天祥,陆秀夫之类的抵制或干预,可能南宋会有一个不一样的历史出现。
历史没有如果,综合下来,暖风在此处有两层含义:和煦温暖的春风,轻轻吹拂者一群奢靡的人,享乐的人。
暖风:1.春风。
2.奢靡,享乐之风。
在这句诗里,“暖风”指的不是清明之风。
下面具体分析一下。
从全诗分析,“暖风有两层含义”:明指春风,暗喻“靡靡之风”。
1、直译:《题林安邸》宋 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西湖周围,青山延绵,楼阁相连,风景秀丽;西湖之内,游船上歌舞升平,及时才能停下来?浓郁的暖风,吹得人们醉意朦胧,简直把杭州当成了汴州。
2、赏析这是作者写在临安城一家旅馆墙壁上的诗。
第一句写出临安城青山叠翠、楼台鳞次的美景和繁华。
第二句笔峰转入西湖,用反问写明达官贵人们纸醉金迷、寻欢作乐生活现状。
作者面对自然美景、大好河山,再看看这些达官贵人,想到国家现状,触景生情,心生感叹。
国土被撕裂,被金人侵占,难道这些权贵们忘了吗?就如此苟且偷生、纵情声色不“休”吗?后两句。
“游人”和“暖风”都有双层含义,一明一暗。
“游人”明看就是指游玩的人,暗指意志消沉、纸醉金迷的统治阶层;暖风明看就是指和煦的春风,暗喻香艳、靡靡之风。
正是这个风,把“游人”吹得忘了自己身在何地,忘记了国家处在危难之中。
还有两个绝妙之处。
“熏”、“醉”把那些人只顾纵情声色的情态刻画的惟妙惟肖;最后用“杭州”不用“西湖”,为了与汴州(被金人占据)对比,隐含深意。
全诗揭露“游人们”不顾国家命运、苟且偷生的行径,表达了愤慨,同时表达了对国家的担忧。
平淡的、表面近似写实的词作,隐喻着触目惊心的内含。
延展阅读,林升其人和另一篇作品。
林升的资料历史记载不详尽。
他是今浙江苍南人,字云友,又字梦屏。
从《平阳县志》、《西湖志》记载看,大约生活在宋孝宗时期,善诗文。
一个儿子、一个孙子,都曾是宋代武进士。
他的诗文遗作不多。
欣赏一篇。
《长相思》林升和风熏,杨柳轻,郁郁青山江水平,笑语满香径。
思往事,望繁星,人倚断桥云西行,月影醉柔情。
(仅供参考,图片来自网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