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愁似个长

缘愁似个长,第1张

缘愁似个长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还有哪些如此夸张诗句

一、在早期诗歌中,擅长用夸张手法的作品要数《诗经、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二、唐朝是诗歌的黄金时期,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夸张手法无人能及。

最典型的名句有:1、《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2、《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5、《北风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6、《侠客行》:"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7、《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杜甫一《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三、五代宋元时期五代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怡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宋朝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

宋代李清照《武陵春、春晚》:"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宋代苏轼《有美堂暴雨》:"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元代唐珙《题龙阳县青草湖》:“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语留人是我,留语甚是妥。

人留语亦留,答题从不躲。

我第一个想到的是李白《夜宿山寺》,因为整首诗都极其夸张。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不过针对第一句中的“百尺”,我认为是虚写,也不一定是真的夸张,只是给人一种很高的感觉。

因为唐代一尺大概30cm左右,百尺也就是30米左右,在当时来说也算不上很高,所以我认为这是个虚写,并非单纯的夸张。

这是诗人登上寺后的藏经阁所作,不过此时无论是诗人,还是寺庙的具体地点,目前都仍有争议,所以确实也无法知道这座“危楼”到底多高。

“手可摘星辰”看似言语直白,确把“危楼”的平地而起、巍然耸立,高耸入云描写的淋漓尽致,怎是一个高字可以形容的。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不仅是夸张,更是诗人的大胆想象力,别说30米了,就是300米、3000米、30000米,也不可能惊到天上人,因为天上根本就没有人,所以,大胆的想象配合无比的夸张,表达了对建筑艺术的惊叹以及对神仙似的生活的向往。

此诗使读者身临其境,并给人以无尽的想象空间,是我认为把夸张手法及想象力完美结合的诗句。

第二个想到的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依旧是李白的诗句,可能是我涉猎较窄,只是对著名诗篇较熟悉,但是,加上您说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也可以侧面说明,李白确实精于夸张手法,并喜欢用数字类这种简单粗暴的夸张方式,更有视觉冲击感,也更直截了当,给人无限的遐想。

这回“三千尺”绝对是夸张了,而且再多说一句,之所以用三,除了韵律的原因外,“三”是个古人常用的虚词,三人行等等都是这个原因。

众所周知,李白描写的是庐山瀑布群中的秀峰瀑布,“疑是银河落九天”描写除了其巨大的落差,同“恐惊天上人”一样,同样是超强的想象力,“银河”、“九重天”,再一次与天宫挂钩,在此印证了其对神仙生活的向往,按此来推断,我认为《夜宿山寺》的作者应该就是李白。

李白其他的夸张诗句不得不说,李白确实精于此道,夸张的诗句还有很多。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例举了这种实用的描写方式,别的诗人当然也不会放过,诗圣就不例外。

较为著名的,应该是《春望》中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这里需要多提一句,我认为这里的“三月”为实写,并不是“三”的虚用,泛指许多月,形容时间很长,而就是指正月、二月、三月,至少我认为这样理解更确切。

综上,夸张的手法在诗句中的应用很广,我们在日常写作当中也不妨借鉴一下,尤其是这种带有数目字的夸张,效果一目了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92164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0
下一篇 2022-10-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