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欧分界线

亚欧分界线,第1张

亚欧分界线 亚欧分界线为什么从伏尔加河变成了乌拉尔山?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这是当年俄人为了把自家定位为欧洲人而故意给改的。

世界各个大洲,彼此之间的分界线都是人为规定的,比如北美与南美之间的分界是人工开挖的巴拿马运河,非洲与亚洲的分界是人工开挖的苏伊士运河,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是白令海峡,而亚洲与欧洲的分界比较复杂,因为欧亚两大洲连接得浑然一体,还不像亚洲跟非洲那样只有一点。

所以对于亚洲跟欧洲的分界划定,一直都比较复杂。

虽然现代欧亚的分界被确定为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脉与土耳其海峡,但其实这条线是被人为向东推动了之后才形成的,尤其是北部的乌拉尔山。

最初的欧亚两大洲北端的分界有很多,比如伏尔加河、顿河等,都曾经做过欧亚分界。

最早对各个大洲进行分界的,是西方人,而西方人里最早提出相关概念的,就是西方文明的源头古希腊。

地处巴尔干东南角落的古希腊,在其文明兴盛的时候也曾将自己作为已知世界的中心,而当时希腊人的活动范围很广,比如如今的黑海沿岸,都曾是希腊商船游弋的地区。

古希腊时代,将黑海称作是“死海”,因为黑海海水发黑鱼群甚少,而且常年风浪很大,古希腊的传说里将黑海周围描述成凶险之地。

而黑海的北边有个很小的亚速海,亚速海北边有一条巨大的顿河。

如今的顿河并不算大,但在当时希腊人的认知里,是条巨型河流,顿河以东的地域无人涉足充满未知,所以古希腊人将黑海、亚速海、顿河当做欧亚分界。

事实上,古希腊人所鼎定的这条欧亚分界线,一直延续到了近代时期,但随着东欧地区的俄人崛起,这种界线划定开始出现变化,最显著的变化就是不断往东移动。

由斯拉夫人建立的基辅罗斯,在10世纪前后开始尊奉东正教,斯拉夫文明开始与东罗马帝国留下的文化进行融合,然而斯拉夫终究曾被西部欧洲视作蛮族,与西欧格格不入。

也由于是文明等方面的巨大差距和差异,俄人在很长时间内都不被传统的欧洲主流文明所接受,直到沙俄彼得大帝时代,当时在彼得一世的主导之下,沙俄不断进行改革,学习西方文化与科技,无论生活还是文化习俗上,都开始不断靠近西方。

在这种情况下,沙俄开始得到西方文明的接受与重视,不断从东方国家变成西方国家。

而在沙俄实力迅速提升之后,沙俄发动了一系列战争,将自己的领地范围向西部推动了很多,当时除了整个伏尔加河流域,向来被视作欧亚分界的顿河流域也被沙俄收入囊中。

从地缘上看,当时的俄人势力范围已相当深入欧洲的腹心地区,俨然就是个欧洲国家,不过若按顿河为界,沙俄的领地欧洲部分还是太少。

为了巩固自身的欧洲国家地位,强化西欧各国对于沙俄的认同,18世纪开始,俄人开始在欧亚分界线的问题上动起脑筋。

最终,俄人直接把欧亚两大洲北部的分界河流,从顿河移动到了伏尔加河,这里是当时俄国欧洲部分的中心所在,莫斯科也在伏尔加河流域,这下子沙俄的欧洲部分扩大了不少。

时间推移到18世纪中后期,俄国著名的历史学家瓦西里·尼基季奇·塔季谢夫在前往乌拉尔山附近进行考察的时候,发现乌拉尔山两侧的植被与动物种群分布状况,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于是,塔季谢夫主张将乌拉尔山作为新的欧亚分界线。

而当时的欧亚分界线还比较混乱,尤其是在北端,伏尔加河与顿河的不同河段都有被当做分界线的记录。

直到19世纪中期,人们正式将欧亚分界的北端从伏尔加河挪动了乌拉尔山脉,并且将发源于乌拉尔山脉的乌拉尔河,还有乌拉尔河注入的里海,以及当时俄国欧洲领地最南端的高加索作为新的分界,最终沿用到了今天。

总的来说,欧亚分界线的确立与变化,完全都是人为进行的,而主导的俄人,为了其自身的欧洲认同,最终将界线从伏尔加河东移到了乌拉尔山。

在如今世界的七个大洲当中,几乎所有的洲与洲之间都有着清晰的边界轮廓,比如大洋洲与南极洲本身就属于“孤岛”,自然也就是一个独立的大洲;南美洲与北美洲有巴拿马地峡相连;亚洲与非洲、欧洲与非洲的情况同样如此,直布罗陀海峡和苏伊士地峡就是天然的界限。

然而奇怪的是亚洲与欧洲的边界,我们用肉眼很难在世界地图上勾勒出亚洲与欧洲的天然轮廓,因为这本身就是一块大陆。

亚洲与欧洲的分界来源于古希腊的人为区分,他们把自己所在的大陆称为“欧罗巴洲”,把遥远的东方称为“亚细亚洲”。

今天的我们都知道亚欧的分界线在乌拉尔山至高加索一线,但实际上最初的划分却并不是这个样子。

在历时数千年的变迁中,亚欧分界线不断东移,并且在经过俄罗斯的“ *** 作”之后最终定形。

那么起初的分界线在什么地方?俄国为什么要将界线固定成今天的模样?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要回到遥远的古希腊。

古希腊属于典型的航海商业文明,尽管其水手素质在当时来说首屈一指,但毕竟受生产力水平所限,地中海的船只很难穿过复杂多变的土耳其海峡到黑海去开展贸易。

那个时候黑海在希腊人口中称为“死海”,死一般的寂静和渺无人烟,甚至在传说当中这里的水底藏着吃人的海怪。

对黑海的“妖魔化”使得欧洲的海员对东方望而却步,因此沿黑海向北,经亚速海至顿河一线成为文明与野蛮的分界线,该线以东成为野蛮民族居住的“化外之地”,久之也就成了欧洲眼中的亚欧分界线。

从地图上不难看出,顿河尽管流经俄罗斯,但也毗邻边境,也就是说俄国的大部分地区在这条线的区分下成为亚洲领土,那么俄国理所当然地也就成了亚洲国家。

事实上,自古代伊始,欧洲人从未把来自东方的野蛮斯拉夫人视为自己人,况且莫斯科公国经过蒙古金帐汗国的百年统治,受东方文化影响相当深厚,所以俄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一个“异类”。

从彼得一世开始,俄国大踏步地进入“欧化”时代,尽管国家实力不可小觑,但却始终为欧洲主流文化圈所不容。

跻身欧洲的强烈愿望使得俄国迫切需要更改自己的亚洲身份,而恰逢此时俄国在西伯利亚的地理大发现为其提供了理论依据。

18世纪,俄国历史上著名的地理学家和国务活动家塔季谢夫提出将亚欧分界线向东推移,于是就有了今天的“乌拉尔至高加索”一线。

不过起初对于俄国人的一厢情愿,欧洲人并不买账,在大家看来擅自变动已有的划分界线无异于自欺欺人。

真正使得这一观念深入人心,乃至成为今天人类的共识还要归功于俄国自身的努力。

为了让欧洲正视自己的存在,俄国不断向西发动战争,在北欧与瑞典决战,在中欧与波兰厮杀,在克里米亚与奥斯曼土耳其血拼。

俄罗斯的强势崛起最终让欧洲列强不得不将其视为一个无法忽视的强权,而关于亚欧分界线的理论也逐渐在时间流逝中确定下来。

乌拉尔山脉大致是南北走向,南北长约2500公里,平均宽度约150公里。

乌拉尔山脉的西面是俄罗斯平原,东面是西西伯利亚平原。

乌拉尔山脉向北一直伸入到北冰洋的喀拉海,新地岛也是乌拉尔山脉的延伸。

乌拉尔河发源于乌拉尔山脉南部,流经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在哈萨克的阿特劳注入里海,全长2428公里,是世界第四长内流河。

乌拉尔河平均流量400立方米/秒,比我国南方许多省级河流都少,本来知名度不高。

由于地理上乌拉尔山脉和乌拉尔河是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河才声名鹊起。

1846年,俄国人在乌拉尔山脉脚下立起一座亚洲与欧洲的界碑,这条界线因此又被称作“塔季谢夫分界原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92165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0
下一篇 2022-10-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