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一句话讲出了父母的伟大天性。
任何一个父母自从孕育了自已的子女,就是责任的开始,从摇篮唱曲,咿咿教语,学前初教,十年寒窗,那一家父母不是含辛茹苦,省吃俭用,尽其所囊,望子成龙,盼女成凤。
一生的心与血都尽注于自已的子女。
因此说父母对子女的爱是绝对的,而子女对父母的孝却只是相对的。
甚至也有狠心的不孝子女,视父母为累赘,出现种种不孝丑态也娄见不鲜。
有良心的人都认为父母是天,父母的养育之恩比天大,似海深。
父母给了你的身体,即就是给了你的无穷财富。
这就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酬多位好友共邀:题目中的句子,今人引用极多,大家都非常熟悉。
但句子出处,则可能还有人不太清楚。
此句子是出自慈禧太后手笔。
在其母亲古稀之寿时,慈禧因故不能亲去贺寿,便手书一寿字,并在寿字下方写下了这首“诗”: 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融入儿女身。
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尽管“诗”的创作手法尚嫩,但也算写透了天下父母之心。
引起无数人的共鸣,结句更是广为传颂。
“可怜”两字在诗词中有多种释义: 一、解作“值得怜悯”。
如白居易 《卖炭翁》中的诗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 二、解作“可惜” 。
如唐代卢纶诗句:“可怜芳岁青山里,惟有松枝好寄君。
” 三、能作“可怪”。
如杜甫《解闷》诗句:“可怜先不异枝蔓,此物娟娟长远生。
” 四、解作“异常”。
如宋代毛滂的《浣溪沙》句:“半青橙子可怜香。
” 五、解作“可羡”。
如岑参的诗句:“始知边将真富贵,可怜人马相辉光。
” 六、解作“可喜”。
如白居易 《曲江早春》诗句:“可怜春浅游人少,好傍池边下马行。
” 七、解作“可爱”。
如杜甫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歌》句:“可怜九马争神骏,顾视清高气深稳。
” 我之所以详列出以上释义,是因为觉得当“可怜”两字用于“天下父母心”时,不论怎样解释都是苍白的,父母之心远非“可怜”两字可涵盖。
记得小时候跟爷爷学“女子国文课”,有篇短文我至今仍能背出:人初生时,饥不能自食,寒不能自衣,父母乳哺之、怀抱之。
有疾,则为延医诊治。
及年稍长,又使入学。
其劳苦如此,为子女者,岂可忘其恩乎?父母对子女的爱,远不止于此。
即使你已工作、已成婚、也同样为人父母。
只要你的父母在生一日,对你的牵念爱念,就会不息。
而我们呢?有多少人总是“皋鱼虚有养亲心”?对于父母之爱,父母之恩,用任何言语表达都是苍白的,还是行动起来吧,“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