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最LOW的一首诗就是这首《赠汪伦》了!先看原文。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乍读起来,确实让人击案而叹,好诗啊!特别是末二句,画龙点睛,意境飞升,千尺的潭水,还没咱哥俩的感情深啊!不说是惊天地泣鬼神,也犹如那五雷轰顶醍醐灌顶,叫人如何不顶顶顶。
但,如果你了解了这首诗是怎么一回事,估计你得嫣然一笑,嗤之以鼻。
怎么回事呢?原来汪伦非常喜欢附庸风雅,特别仰慕李白,如果能见上一面,死了也值,但自己不过是一个穷酸文人,既没有名头,又没有地位,怎么能请得动诗仙太白呢?一时挖空心思,搜肠刮肚,还别说,真就叫他给想到了办法,他听闻李白喜欢游历山川大河,喜风好景,便灵机一动计上心来,他连忙给李白写了封信,客套奉承之言不表,只说家门口的万亩桃林现在正是花期,姹紫嫣红,如火如荼,美不胜收,屋后的桃花潭也一碧千顷,春风抚过,碧波荡漾, 水深 千尺,晶莹剔透,临渊羡鱼,怎一个爽字了得,更有那桃花酿成的美酒,隔坛都能香死个人哩。
李白平生三大爱好,吸烟喝酒,烫头,错错,是观景,喝酒,写诗。
这好景美酒,那要不去看看,可是却之不恭了!收到此信,李白立马辞别了唐玄宗,拜拜了杨玉环,上了小舟,顺流而下。
一路上,李白眯着眼的畅想,那桃花啊,那潭水,水里还有鱼翔浅底清晰可见,啧啧,绝啊!最绝的是那桃花酿的酒,没喝过不说,听说也是头一回啊!啧啧,不知道是怎样的一个美味。
一路想,一路笑,美滋滋的就到了!但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汪伦所说的万亩桃花,竟是竹外桃花三两枝,千尺深的桃花潭却是个小恶水坑,更可恨的是,什么劳什子桃花酒,竟是两坛子二锅头!李白气的差点爆了粗口,但怕失了风雅,隐忍着一声不吭,扭头就走,跳上小舟,催促船家,快走快走!那边汪伦一看好不容易骗来的太白要走,当时就急眼了,跳着脚的又哭又喊,太白啊!我的偶像啊!你怎么能不喝口水就走了啊!你这么一走了之,也太不够意思了啊!孬好也得给小的留首诗啊!李白看着岸上跟着跑着又哭又跳的汪伦,厌恶的摆了摆手说,好了好了!别逼逼了!老子就送你一首,听好了!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这首脱口而出的诗,其中真意你懂了吗?
路过,说点浅见。
欢迎批评,图片来自网络。
李白贵为诗仙怎么可能有“low”的诗?我想了想还真有。
都知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这个“青莲搁笔”的美谈吧?说李白本来要写黄鹤楼,看到崔颢的《黄鹤楼》诗,几番搁笔,最终也没写成,后来到金陵写了《登金陵凤凰台》才终于觉得扬眉吐气。
《登金陵凤凰台》凌云妙手,自成一家,轩轾《黄鹤楼》妥妥的,咱不提。
这里要说的是这美谈本该涉及的一首诗,《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李白《鹦鹉洲》无论是《黄鹤楼》的三黄鹤还是《登金陵凤凰台》的三凤凰,学的都是沈佺期《龙池篇》里这句“龙池跃龙龙已飞”。
沈诗一句三龙,本来也非同小可,可和李太白两句三凤以及崔颢三句三黄鹤一比,也就“高下立见”了。
而李诗三凤入律,便中规中矩,气势终究比不上崔诗三黄鹤。
大家看这首《鹦鹉洲》就可以明显发现,这才是李白学崔颢的诗,两首诗形制完全一致。
前四不入律,三句重复三次黄鹤和鹦鹉,空悠悠三平尾,何青青也三平尾,后四句都整饬合律。
这样一首诗简直有辱诗仙之名啊,这是赤裸裸的抄袭,而且抄的很没水平。
为啥?比如有人模拟杜甫《登高》的格调创作了一首七言律,我们会觉得这人真有水平,格律上的造诣不浅,道理很简单,《登高》的章法字法句法是唐人格律合律的极致,句内对等技法也都是后世的楷模,你能创作出这样一首诗让读者欣赏还挑不出毛病,那么在“学习格律”这件事上,你已经到家了。
可《黄鹤楼》不一样,《黄鹤楼》也是一种极致,一种打破格律,对七言律进行各种惨无人道的创新和尝试的极致,就是贴着格律框架的边在搞创作,再激进一点儿,可能就没有人觉得它是格律诗了。
这种极致你欣赏可以,谁学谁死。
纪晓岚评《黄鹤楼》说“不可无一,不可有二”,就是这个道理。
不可以没有人进行这种创新尝试,但也不可以有人再去学这种尝试,你学了,你就是拾崔颢的牙慧。
太白这么明目张胆的拾人牙慧,我窃以为这是他最“low”的一首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