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个为什么是谁写的

十万个为什么是谁写的,第1张

十万个为什么是谁写的 十万个为什么是谁撰写的?

一 《十万个为什么》这书名,并非少年儿童出版社首创,而是借用了苏联著名科普作家伊林(真名为伊利亚・雅科甫列维奇・马尔夏克)一本书的书名。

伊林在大学时学化学,31岁的他出版第一本书《不夜天》。

此后,创作了《十万个为什么》、《在你周围的事物》、《自动工厂》、《原子世界旅行记》、《人怎样变成巨人》等作品。

伊林写的《十万个为什么》是一本小册子,大约只有五万多字。

书的副标题是“室内旅行记”。

那本书用文学的笔调,带领读者在室内旅行,从水龙头到书橱到大衣柜,提出一个个“为什么”。

二 叶永烈 在滴水成冰的日子里,我忽然从上海飞往沈阳,在北方图书大厦为读者签名售书。

其实,沈阳只是我这次全国性的签名售书活动中的一站。

北京、上海、长沙、广州、深圳、成都、济南、西安……在新世纪到来的时候,我应少年儿童出版社之邀,为《十万个为什么》新世纪版在全国各地签名售书。

不少读者感到惊讶,叶永烈是纪实文学作家,怎么忽然成了《十万个为什么》的作者? 其实,我早年写科普,后来写纪实。

虽说我曾为我的纪实文学新著举行过多次签名售书活动,但《十万个为什么》是个例外:这不仅仅因为《十万个为什么》是一套科普读物,而且是我在四十年前写的,签名售书却在四十年后举行! 说来话长。

一九六二年一月十九日,上海《新民晚报》第二版发表记者永义所写的关于《十万个为什么》的报道《图书的背后》,内中有这么一段: “作者们对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等专业知识是精通的,但写法上不一定符合儿童的特点。

编辑部就再三讲明要求,多方协助作者。

如北京大学化学系的一位作者,编辑部派专人和他谈,帮他修改,花了好几个月时间。

后来这位作者一个人就写了一百多个题目,成为本书作者中写得最多的一个。

” 报道中提及的“北京大学化学系的一位作者”,便是在下。

那时,我还是北京大学化学系的三年级的学生。

报道中提及的“这位作者一个人就写了一百多个题目”,其实仅指化学分册,而不是全书。

《十万个为什么》化学分册,初版本共收一百七十五个为什么,我写了一百六十三个。

在写了化学分册之后,少年儿童出版社又邀我参加其他分册的写作。

于是,我再接再厉:为第三册天文气象分册写了二十七篇;为第四分册农业分册写了八十九篇;为第五册生理卫生分册写了四十三篇。

我是初版本写得最多的一个作者――初版本最初出五卷,共九百四十七个“为什么”,我写了三百二十六个,占全书的三分之一左右!我也是这套书最年轻的一个作者――写这套书时我只二十岁,出书时我只二十一岁。

我小小年纪,被少年儿童出版社委以重任,为《十万个为什么》挑大梁…… 我是浙江温州人,从小喜欢文学,十一岁的时候就在《浙南日报》发表了诗作。

一九五七年,我从温州考入北京大学化学系。

在学习之余,我喜欢写作。

最初写诗,写小说,写散文,虽然也有发表,但是投稿的“命中率”不高。

后来,我把文学与科学相结合,创作科学小品,几乎写一篇就发表一篇。

在一九五九年暑假,我因为路远没有回老家温州,独自呆在空荡荡的宿舍里,便埋头写作,写了一本科学小品集《碳的故事》,寄给少年儿童出版社。

当时,我并不认识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编辑,只是看了这家出版社出版的书,从书的版权页上查到他们的地址。

我的稚嫩的书稿,落在青年编辑曹燕芳手中。

她并不计较作者的资历,采用了这本书稿。

根据曹燕芳的建议,书名改为《碳的一家》。

半年之后――一九六○年二月,我平生的第一本书就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92198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0
下一篇 2022-10-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