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句话出自清代著名民族英雄林则徐所写《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一诗,全诗如下: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其中最为著名的诗句就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两句了。
大意是:“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怎么能因为有福祉就追求,有祸患就避开呢?”也就是作者林则徐认为:只要是对国家有益的,哪怕是要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不能因为个人的富贵荣辱和得失而去逃避和推卸责任,体现出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后来用于在自己为国家利益受到别人的打击陷害时候,通常引用这两句话来表明自己的坚定信念。
同时启示我们,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无论什么时期,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在新时期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更应该表现在实际行动中。
(图片均取自1959年赵丹先生主演的电影《林则徐》)
您好,我是熹木木。
关于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和作者林则徐的相关事迹请参考其他作者的回答,他们的回答都很详细。
我单就这两句的意思和展现出来的人格品质做一点分享,不当之处也请包涵。
(林则徐塑像,来自网络)一,我们需要明白这两句诗为了讲究押韵和句式上的整齐是做了语序上的调整了的。
前半句若是“苟利国家以生死”这样的句式就比较好理解了。
但是为了追求和后半句的对仗也为了讲求押韵将“以”字后置。
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美观整齐,但也增加了理解难度。
二,句子中单个字的意思。
苟,如果。
利,有利。
以,把。
岂因,怎么能够因为。
趋,趋向,奔向。
避,躲避。
之,代词,指代祸或者福。
三,句子的意思。
如果活着能对国家有利我愿意把我自己能做的一切贡献出来,如果我死了能对国家有利,我也愿意把我的生命贡献出来;怎么能够因为是福我就趋向他,是祸我就躲避他呢。
(图片来自网络)四,本诗句展现了林则徐一心为国,甘愿为国家为民族做出贡献,甚至甘愿以死报国的气概。
有仁爱之心,又有孟子所讲的“舍生取义”的气魄。
谢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