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个诗歌流派,它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是以杨亿为首的17位宋初馆阁文臣互相唱和、点缀升平的诗歌总集,其诗人中成就较高的有杨亿、刘筠、钱惟演。
它是晚唐五代诗风的沿续,艺术上大多师法晚唐诗人李商隐,片面发展了李商隐追求形式美的倾向,其诗雕润密丽、音调铿锵、辞藻华丽、声律和谐、对仗工整,呈现出整饬、典丽的艺术特征。
但是从总体上看,西昆体诗的思想内容是比较贫乏的,诗歌思想内容贫乏空虚,脱离社会现实,缺乏真情实感。
何为“西昆体”和“香奁体”,它们的特点是什么?“西昆体”系北宋初,杨億、刘筠、钱惟演等诸人以所作倡和之诗,编为一卷,名《西崑酬唱集》。
其诗大抵宗奉唐代李商隐、温庭筠,追求词藻,好用典故,文字奇丽,而语意轻浅,一时慕之,号西昆体。
亦简称“昆体”。
宋欧阳修《六一诗话》述:“蓋自刘、杨唱和,《西崑集》行,后進学者争效之,风雅一變,谓之昆体。
”金代元好问《遺山集》十一.〈论诗绝句〉十二.有:“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的诗句。
“香奁体”奩,也作“匳”。
宋代沈括《梦溪笔谈》十六.〈艺文〉有:“和鲁公凝有豔词一编,名《香奁集》,凝后贵,仍嫁其名为韩偓。
今世传韩偓香奁集,乃凝所为也。
”韩偓,公元844~923?年。
唐京兆万年人,字致堯,小字东郎,自号玉山樵人。
龙纪元年进士。
昭宗时其进兵部侍郎,翰林呈旨,为帝倚重。
韩偓所作之诗以律绝为主,又多为艳情,辞藻绮丽,有香奁体之称。
见:金《鑾密记》五卷。
及后人所辑《韩内翰别集》,又称《玉山樵人集》传世。
据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记述:“后因称以妇女身边琐事为题材的诗为“香奁体”。
”以上所述,不难看出它们二系的特点是什么了吧。
我是长之安兮,我来回答。
“西昆体”和“香奁体”都是诗歌的一种体裁。
诞生于北宋初年的“西昆体”,风靡了数十年,代表人物是杨亿、刘筠、钱惟演等馆阁文臣。
西昆体诗人宗法李商隐,兼学唐彦谦,他们大多有良好的词章修养,技法圆熟,意旨幽深,多为酬唱之作。
“香奁体”诗歌专以妇女身边琐事为题材,多绮罗脂粉之语,又称艳体。
主要代表人物是晚唐诗人韩偓。
“西昆体”是如何产生的?“西昆体”在北宋风行是社会环境与诗歌自身发展规律的双重诱因导致的。
宋朝选官首重诗赋,又偏重格律精严的律诗,而格律又以李商隐诗为最佳,此为“西昆体"产生的社会土壤。
北宋景德二年至大中祥符六年间,在皇帝藏书秘阁,杨亿、刘筠、钱惟演等曾编纂《历代君臣事迹》,后把编书之余写的酬唱诗结集为《西昆酬唱集》,集序中主张“历览遗编,研味前作,挹其芳润”。
自此“西昆体”出现,学子纷纷效法。
“西昆体”诗人不满白体诗的浅切,也不满晚唐体的枯寂,提倡学习李商隐,主张诗歌语义要深,词章艳丽,用典精巧,对偶工整。
“西昆体”诗人,大多社会地位较高,生活优越,诗词中少有现实内容。
“西昆体”诗作往往给人产生只注重形式、缺乏内容的印象。
杨亿等馆阁文臣的诗往往词采精丽、组织工致、堆砌典故。
他们用清词丽句,用历史故事来表达情思,反映现实生活,这就必然会造成其情思不易被理解和接受。
究其原因是由于“西昆体”创作的主要特征:“不说破”所导致的。
“西昆体"的主要特征。
所谓“不说破”原是禅僧接引的主要方式,其实质就是要在阐释教义时,避免说破。
“西昆体”的“不说破”思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特征:一是避免正说,辗转说明,主要方式是用典;二是追求文字技巧,使用“转语”、“代语”等方式实现。
1、“不说破”:善用典故以杨亿的诗《馆中新蝉》为例说明:碧城青阁好追凉,高柳新声逐吹长。
贵伴金貂尊汉相,清含珠露怨齐王。
兰台密侍初成赋,河朔欢游正举觞。
云莫翠缕徒自许,先秋楚客已回肠。
“贵伴金貂尊汉相,清含珠露怨齐王。
"这两句使用了古代官服以蝉为装饰和齐王在死后化为蝉两个典故,自古蝉有悲声,杨亿其实是通过典故表述蝉的功用与产生背景,委婉曲折地表露了自己的心迹,以蝉喻己。
这首诗是咏蝉,但全诗都没有提到“蝉”字,却处处在写蝉,且作为歌咏对象的蝉的身上,寓托了歌咏的主题。
由此可看出昆体咏物诗的特点是善用典故,善用华词丽句,不直说某物,通过辗转地表达出此物的征貌。
2、“不说破”:转语、代语的运用。
转语、代语是西昆体“不说破”特征在修辞上的表现。
诗文中使用转语、代语的现象,在宋初较为普遍,在宋初文坛上流行达四十年的昆体,其诗歌创作中也有大量的转语、代语的运用。
昆体诗在咏物题材上使用“转语”、“代语”。
比如刘筠咏荷花诗《再赋》云:“黄姑别诸通。
”黄姑,牵牛也,这就是转语的运用。
钱惟演咏柳絮诗:“章台街里翩轻吹,濡水桥边送落晖。
”咏柳用“章台"来代替。
又钱惟演咏泪诗,用“玉筋横”来代泪。
在咏怀、咏史等题材上,也使用“转语"、“代语”。
比如李维的和诗云:“琼枝不见萧斋晚。
”诗中的琼枝喻朋友。
刘绮《鹤》诗云:“可随三匝绕空枝。
"它是魏武帝《短歌行》诗句“绕树三匝,无枝可依”的转语。
杨亿《无题》云:“一水盈盈语未通。
”就是《古诗十九首》诗句“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代语。
“香奁体”的渊源和特征。
宋代严羽《沧浪诗话·诗体》:“香奁体。
韩偓之诗,皆裾裙脂粉之语。
有《香奁集》。
”“香奁体”由此得名,它是晚唐韩偓《香奁集》所代表的一种诗风,这类作品多写男女之情和妇女的服饰容态,风格绮丽纤巧。
它渊源于六朝宫体,而描写范围则从宫廷贵族扩大到一般士大夫的恋情、狎邪生活,笔致也更为酣畅。
香奁体对后世诗歌有一定影响。
宋人叶茵《顺适堂吟稿》中有几首写闺情的七绝,就题名《香奁体》,清代袁树《红豆村人诗稿》,亦刻意模仿《香奁集》之作。
“香奁体"诗有着抒情的细腻和深意。
比如《懒卸头》:“侍女动妆奁,故故惊人睡。
那知本未眠,背面偷垂泪。
懒卸凤凰钗,羞入鸳鸯被。
时复见残灯,和烟坠金穗。
”这首诗意味曲折,开始说是“惊人睡”,接着便解释说本来就未眠,伤心垂泪却又怕别人知道。
震钧笺云:“一腔热血,寂寞无聊,惟以眼泪洗面而已。
”“香奁体”表现女性闺情愁思,士人风流之态。
韩偓《香奁集》中有一首《自负》:“人许风流自负才,偷桃三度下瑶台。
至今衣领胭脂在,曾被谪仙痛咬来。
”可以看出他的自我表白,以风流自负,纵情放荡。
结语:“西昆体”诗歌承袭了李商隐雕润密丽,幽微的精髓,追求含蓄、“不说破”的境界,后来逐渐向繁复难解发展,但正所谓曲高和寡,华而不实,被后人广为批评。
而“香奁体”诗多绮罗脂粉之语,终究格调不高,难登大雅之堂。
我的回答完毕!感谢您的阅读,请关注我@长之安兮 谢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