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夫”这个词儿在我们的印象当中一直就是一个贬义词,确实在许多的古典作品里也真是这样的一种情况。
不过,如果仔细研究这个词儿的来由,我们就会发现其实这个词儿在很早的时候却是一个很正常的称谓罢了,虽不能说是褒义词,但也绝对不是现在理解的贬义词。
在古代“匹夫”词儿是指平民中的男子,也泛指那些平民百姓。
《左传.昭公六年》有云:“匹夫为善,民犹则之,况国君乎?”《韩非子.有度》“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看看,当初在世人的心里,匹夫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群体呢。
可是,不知怎么了,匹夫一词却渐渐失去了原来的意义,也就成了有勇无谋,颇含轻蔑之意的词儿,并且一直在许多的文学典故里得到了流传。
当然了,还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里的匹夫也是平民百姓的泛称了,与骂人,侮辱没有一点儿的关系了……
这个问题苍茫大地来回答,要懂得为什么“匹夫",尤其是“老匹夫"是骂人的,你要懂周礼。
周礼规定:人和人不是平等的,人是有三六九等的,作为平民阶级是允许有老婆的,但只能一夫一女人,不允许娶多个女人,所谓“匹夫匹妇"。
“匹夫"的意思你只是个“布衣",老百姓一个;“老匹夫"的意思是你到年老的时候你也只能娶一个老婆,说白了还是平头老百姓。
懂吗?匹夫等于平民。
我在其他文章中写过:古人以“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为人生追求;《左传》宣扬:立德、立功、立言;孔子也鼓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一言以蔽之:建功立业,最好是封侯拜相。
王勃感叹: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李广已是太守、将军,只不过没有封侯就很遗憾了,辛弃疾也当过镇江市市长(现代称呼),还有壮志难酬的牢骚,如果到老到死,还是个匹夫(平头百姓),岂不一头撞热馒头而死。
望斧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