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之前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洛阳人西汉楼船将军杨朴,因为是一个关外人,根不红苗不正,上书汉武帝“耻为关东人”,自掏腰包,把函谷关搬到了洛阳,从而光明正大的成为了关中人。
中原是一个很大的概念,长安是中原的帝都,关中是中原的龙首。
“关中者,天下之脊,中原龙首也”!古人下了这个定论,说明关中在中原地区的地位非同一般。
关中自古以来就是中华的脊梁,被称为东方帝王谷。
中国历史上最有名,最显赫的朝代“周秦汉隋唐”都是在这里建都。
而我们的老祖先“伏羲,女娲。
”“黄帝,炎帝。
”都是出生在这里。
这里是河洛文化的起源地,也是全世界数千万客家人的起源地。
这里是仰韶文化的起源地,影响了中国数千年来的文化历程。
欢迎大家关注大唐神都,将会带给您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在地理学术里面,关外其实是以长城最著名的三座通关关隘为划分的。
其实大体指的是以长城为划分分隔,山海关,居庸关,雁门关,嘉峪关四座关隘为出口的地理划分。
而中原一般指定为以长安,洛阳,北京为中心的陕西,河北一带政治文化中心。
但是具体分析下来,关外,中原这样的地理范围随着朝代不一还是有大致的不同的:秦汉时期到隋唐时期,中原相对集中,就是以长安,咸阳,洛阳为中心的陕西,陇南一带农耕区,而关外相对较远,集中偏指阳关西方和北方的河西走廊到漠西区域,以及北部大草原地区。
而到宋明时期,西方不归中央王朝管辖,关也移动到雁门关,山海关这样的偏东部区域。
中原也由陕西一带逐渐向黄淮地区拓展,形成陕西,两淮,江南三部分有机结合的地区划分。
中原就成为了陕西东部,河南河北,山东等处的大统称。
而关,主要宋朝主要指雁门关,而明朝主要指居庸关与山海关。
此时主要针对的是北部草原的游牧部族,关外就集中指蒙古大草原,而明朝后金崛起之后,关防集中到山海关一线,关外开始向东北一带偏移! 而到了近代,中原定型为陕西与河北河南地区,而关防分为东西两个方向。
东部以山海关为界,关外专指东三省和内蒙古草原。
《闯关东》就以这一地理名称为主题描写东部山东人民到东三省讨生活寻找出路为事实。
而西部以嘉峪关为界,主要指河套地区和外蒙古。
民歌《走西口》就描写的是这一情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