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加一笔总共可以组成9个字,分别为旧、旦、白、田、申、电、目、甲、由。
1、旧:经过长时间使用或放置的,跟“新” 相反;2、旦:指旭日东升;3、白:雪花或乳汁那样的颜色;4、田:种植农作物的土地;5、申:陈述,说明;6、电:物理学现象,可通过化学的或物理的方法获得的一种能;7、目:眼睛;8、甲:指种籽萌芽后,所戴的种壳;9、由:表示原因或理由。
一个久字加一个日字,是什么字,什么读音,意思是什么?甲骨文中“日”字那一点表示什么,都有哪些说法?甲骨文「日」中间的「点」不是有些人说的「太阳黑子、日食」,也不是「天圆地方」。
一定要记住:文字不是某一个一夜之间发明的,文字是约定俗成的产物。
汉字造字一定是根据事物的典型态、常态,这样才能不约而同的察而见义,约定俗成才有可能性。
所以,绝对不会用「日食、黑子」这样罕见的事物,去造「日」字这样一个非常常见事物。
因此,「日」字的取像的典型常态是「圆日」,「月」字取像的典型常态是「缺月」。
为什么甲骨文「日」字又要加一点呢?其实就是为了区别同形字,其实,「日」字在最古老的商周甲骨文、金文中,就有没有点的「日」字:金文的「日」:甲骨文「日」:可见,后来没「点」的写法和「圆形」的写法都淘汰了,渐渐都都变成加「点」的「方形」的「日」。
「圆形」和「方形」作为一个最简单的符号,可以表示很多意思,比如:「日」如果不加点,就跟甲骨文的「口」相似,容易混同:日口甲骨文中的「口」,还是表示一种「圆形」的意符,如果「日」不加点,就跟表示「圆形」偏旁混同。
比如:「员」是「圆」的初文,从「鼎」从「口」,这个「口」其实是一个指示符号,表示「圆鼎」的「圆口」,以此会意「圆形」:还有「或」中的「口」,也是表示一个「圆形刀刃」,「或」的甲骨文和金文:「或」的甲骨文就是取像于先秦的「管銎斧」:所以,甲骨文「日」加点就是为了增加冗余信息,排除歧义,避免和其他相似的字混同。
这一点,季旭昇先生释「日」字已经说的非常清楚:引自:季旭昇,说文新证(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页547
甲骨文我们都知道是个象形文字,那么我觉得我们有必要回到已画代字的年代。
我想问一问,大家小时候画太阳是怎么画的,是不是中间一个圆旁边一圈放射状的线?☀有没有一点感觉了?甲骨文的日,在我看来中间的一个点就是代表太阳的本体,外围的一圈代表的是太阳的光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