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拼音è 。
1、不好:~感。
~果。
~劣。
~名。
丑~。
2、凶狠:~霸。
~棍。
险~。
凶~。
3、犯罪的事,极坏的行为:~贯满盈。
二、拼音wù 。
讨厌,憎恨,与“好”相对:可~。
厌~。
好~。
三、恶:拼音ě 。
1、【~心】要呕吐的感觉;亦指对人和事的厌恶态度。
2、(恶) 四、拼音wū 。
1、古同“乌”,疑问词,哪,何。
2、文言叹词,表示惊讶:~,是何言也! 恶衣,拼音è yī。
粗劣的衣服。
见人恶恶读什么年四十而见恶焉,“恶”字怎么读?对这句话的争议,主要是在wù和è这两个读音之间。
如果读作wù,就是被嫌弃厌恶的意思,这句话就应当解释为:到了40岁还被人嫌弃厌恶,那他这一生也就终结了。
如果读作è,那么这句话的解释就是:到了40岁,还会有恶的行为,那他这辈子也就差不多了。
究竟哪种读法才更符合孔子的本意呢?我们来细细分析:孔子曾有一段对乡愿的论述,《论语·子路》记载,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也就是说,有孔子心中的理想人格之人,是会被不善者厌恶的,那孔子自然不会做出40岁之后还被人厌恶,这个人的一生也就终结了的论断。
另一方面,孔子还说过“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结合这一句来看,孔子认为四十岁已是不惑之年,如果一个人到了40岁,还没有志于仁,还会有恶,那他这辈子也就差不多这样了。
“志于仁”,应该是孔学的重要入门标志,40岁还没有入门,那就很难再有精进了。
是否“见恶(wù)”是由别人决定的,君子无法决定别人是否厌恶自己。
而是否见恶(è)则是由自己决定的,因为君子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
孔子不会以一个自己不能决定的标准去评定他人的修养。
孔子曰:“为仁由己”,又说:“我欲仁,斯仁至矣。
”可见,孔子提倡的修身,标准在自己。
因此,“年四十而见恶焉”,“恶”应当读作è。
作者:赓瑜
古人青春生命短暂,养生保健亦相当落后,诸如“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及至“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 一律名实不符,至少缩减十年以上。
此题所指“年逾四十而不教人生恹恶(yan wu),纯属小觑生命科学之伟大发展,实应滞后二十春秋,譬如改作“五十而立”、“六十不惑”…… 看看当下多少奔七奔八老人,还活在读书无多、批孔批儒、山呼万岁年代,距离“不惑”与“生恹”,至少还有二三十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