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过年收到的压岁钱你会用来干什么? 压岁钱对于农村的六零后来说,既是一种奢望,又一种梦想,在土地承包以前,还是人民公社化时期,农民生活水平还很低下,国民经济还在计划经济时期,农业生产也很落后,生产队也实行工分制按劳分配,年终结算,每个工分值一毛左右,而且处于平均线以下的家庭,还要进行调补给高出平均线家庭粮食,有些家庭连每斤一毛三分钱的食盐都会断吃,那儿有钱给小孩散盘缠(压岁钱),勾起的只有对那时期贫穷的怜悯和伤心。
直到实行责任田和改革开放后,各项措施进入正轨,工农业发展迅速,国民经济突飞猛进,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大改善,市场经济的转型和灵活,随着赚钱机会的增多和来钱门路的灵活,人们的腰包鼓了,给小孩的零花钱和过年的压岁钱也慢慢增多了,随着人们小康生活的迈进,压岁钱数目也在增加,甚止小孩都攀比谁高而兴奋不以,和我们那时候相比,真的有天地之分了,正视现在,回忆过去,带给我们的启发:还需奋斗将来!
感谢悟空问答的邀请。
小时候无忧无虑。
就盼望着过节过年。
每一年的春节,是小时候最大的盼望。
因为春节有新衣服,有新鞋子,有花炮,糖果,还有压岁钱。
可以肆无忌惮的玩耍,可以随心所欲的干自己喜欢的事情。
偶尔有什么事情做错了,有什么话说错了,都因为春节期间,而被包容和忽略。
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尾,都有拿到压岁钱的机会。
开始是最经常见面的亲人们给压岁钱,那些远房的亲戚朋友来家里聚会,也会给压岁钱。
最初的压岁钱,被父母无条件没收,担心我们胡乱花掉了。
上学时候开始,每年的压岁钱,基本花费在下面几个方面:压岁钱聚起来,买书。
上学期间,购买书籍最大的来源,是自己收到的压岁钱。
自小爱看书,也渴望拥有自己的藏书。
每年春节,收到压岁钱,都积攒起来,留待购买书籍。
从连环画到经典名著,最初的藏书,来源于压岁钱。
第一本藏书,是《山海经》。
现已不知去向。
但在当时,确是个人最值得宝贵的财富。
小时候受舅舅的影响,喜爱上了书法。
练习书法,不用大人督促,是自己的一项爱好。
很多字帖,笔墨纸砚,也是用压岁钱购买的。
第一本楷书字帖,是柳公权的《神策军》。
第一本草书字帖,是怀素的《自叙帖》。
湖笔,宣纸。
都是用压岁钱买的。
积攒下来的多余的压岁钱,都用作平时的零花钱。
买书,买笔墨纸砚之后,多余的压岁钱,都存起来,用作平时的零花钱。
可以自由支配,买零食也好,散花费也罢。
不受控制。
不用跟大人要,花了也不用解释。
很开心,很享受。
也是没参加工作前,最大的经济来源。
最美好的记忆。
现在回想起那些能收到压岁钱的岁月,还是特别愉快和值得回味的。
带着这些美好的回忆,过年的时候,给晚辈孩子们发压岁红包,也是满怀的开心。
也会交代孩子们,把压岁钱积攒下来,买一些用得着的东西,书籍,笔墨纸砚一类的。
是一份情怀,也是一种延续。
寄予美好的祝福和希望,希望孩子们开心快乐,有一个值得记忆的美好岁月。
春节将至,祝愿所有的朋友佳节愉快,家庭和睦,工作顺心,身体健康!也期待更多的朋友加入这个问题的交流探讨。
感谢今日头条,感谢悟空问答的邀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