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北洋海军+英语。
这几个事情揉到一起,现在看起来是绝对的混搭,但这就是19世纪80年代北洋海军的真实面貌。
(在威海刘公岛上列队 *** 练的北洋海军水兵。
照片中右侧的小队是北洋海军的西式军乐队。
照片拍摄:美籍洋员马吉芬)北洋海军怎么使用英语首先要说明一点,英语在北洋海军中并不是主要作为交流语言使用,实际上是大量用作军语、口令,诸如“开炮”“起锚”“转帆桁”等等。
不仅仅是因为这些名词、口令大多是舶来的外来语,在当时还没有完成彻底的汉译,更重要的一层,北洋海军自身其实有过专门的解释。
之所以军语、口令要使用英语。
北洋海军的官方解释很有意思,他们认为,舰员们平时谈话、聊天主要是中文,如果遇到紧急情况,还是用中文下达口令的话,很有可能水兵们不自觉地以为还是在和他们聊天,引不起立刻的紧张。
而大家正在说着中文,突然军官冒出英文口令,大家一下子就会条件反射,知道这句话是命令,而不是聊天。
这实际上是北洋海军采用英语口令的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采用英语口令和简单的英语会话,还和海军的国际交往多有关,而且北洋海军自身也有很多外国顾问。
从目前留存的一些史料看,很多普通的北洋海军水兵除了口令之外,似乎也能掌握一些基本的英语会话。
还有一点有趣的是,北洋海军的很多工作簿册,以及军舰内部的每日布署表之类的文件,其实也是英文或中英双语的,这也显现了这支海军的西化程度。
怎样培训水兵学习英语清末中国的文盲概率确实很高,不过文盲是进不了北洋海军的。
北洋海军的水兵主要在胶东沿海地区招募,根据《北洋海军章程》规定,招募新兵除了家世清白、身体健康、身高达标、年龄合宜等等条件,还有一项文化条件,要求应募的新兵必须自书姓名,略能识字。
可见,纯文盲是进不了海军的。
这也是北洋海军的兵员素质整体优于同时期陆军的一大原因。
(北洋海军在刘公岛上进行水兵陆战训练)和清代的陆军绝大不同的是,通过了上述的考核,被招募进营的新兵,在北洋海军还不能作为水兵,必须先进练勇营当练勇(学兵)。
因为海军是技术军种,而且又有上述语言等方面的特殊要求,入营的练勇要先上练习舰学习一年,而后可以参加晋级考试,合格的从三等练勇升为二等练勇,不合格的继续学,或者退营。
考上二等练勇后,再学习一段时间,可以参加下一阶段的晋级考试,考上的升为一等练勇,考不上的继续学。
(北洋海军”威远“练习舰上的水兵、练勇合影)此后,如果海军买了新军舰,或者舰上岗位空缺,需要补充水兵时,会向练习舰、练勇营下达名额指标。
可以直接将一等练勇调拨为三等水手,即最低阶的水兵。
此后,三等水兵如果要晋级,需要参加考试,进行全军选拔。
晋升到二等水兵后,如果遇到一等水兵有名额空缺,则从全军的二等水兵中组织考试选拔,此时的考试内容里,除了传统的船艺、武备 *** 作等等之外,就多出了一条和外语紧密相关的,即必须能够说英语,能够用英语下达各项口令。
(进行陆战训练的北洋海军水兵)由上面可以看出,北洋海军的水兵入营之后,需要经过层层培训、考核、选拔,而英语口令的运用,也就在这一过程中进行了培训。
所以,哪怕是真的文盲入了营,估计也得给锻炼打造成适应海军需要的新任。
而上述所列出的这些步骤,最终晋升到的还只是一等水兵,尚没有资格 *** 作火炮,如果要当炮手,还得从一等水手再进行培训、考核,逐级测试。
所以,北洋海军和传统的清代军队有个绝大的不同点,就是这支军队建立了类似西方的士兵教育、考核体系,他们能普遍听懂英语口令,而且部分人还能说英语,也就不足为奇了。
水兵会英语有什么难的?现在面向外国游客的旅游区小贩,哪个不掌握几门外语?实用的英语不追求语法正确,掌握一些常用单词就好,数量不会超过几百个。
每天背几百个单词,熟悉含义和读音,有几个月训练就OK了,我们看看清朝的英语教材。
我爱你”就是“爱老虎油”1865年后,上海聚集外国人人数上万,于是英语成为当地老百姓必须具备的一项生活技能,于是诞生了著名的“洋泾浜英语”。
洋泾浜英文是一种十分独特的上海方言,虽然没有文法,发音不准,但仍能起到与外国人沟通的作用。
我自己有过体会,我英语四级都没过,工作后有一段时间被推到外贸岗位上,负责和数位外国客户邮件往来,但2个月里突击学学外贸英语,也就够了。
北洋水兵们在军舰上常用的英文口令数量不会太多,记熟每个岗位所需要的主要口令就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