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匹什么

一匹什么,第1张

一匹什么 为什么狼称一“匹”狼,马称一“匹”马,牛称一“头”牛,但老虎就称一“只”老虎呢?

形容动物量词的问题,虽然都是动物,而用的量词却很不同,例如: 一只猫 一只鸟 一只苍蝇 一只兔子 一只猴子 一只老虎 一只豹子 一只狐狸 一只青蛙 一只鹿 一只乌龟 一条狗 一条蛇 一条虫 一条龙 一条鱼 一匹马 一匹狼 一头大象 一头猪 一头骆驼 一头狮子 为何会如此,我先谈一下自己的理解,再贴一个看似比较权威的解释。

鸟类和昆虫类似乎都论只。

哺乳动物中,可爱的动物以及猫科动物(其实猫科动物也都看起来很可爱,包括老虎)还有很多中等体积的动物(鹿、狐狸),都论只。

而体积大的动物论“头”。

但让我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马和狼论匹,狗论条。

没有脚的动物,例如鱼、蛇,都论条。

有脚的小动物,例如两栖类的和爬行类的,大多论只。

总之,还是论只的多。

转载别人的解释:量词的使用原则汉语的物量词纷繁复杂,又有兼表形象特征的作用,选用时主要应该讲求形象性,同时要遵从习惯性,并注意灵活性。

不遵守量词使用的这些原则,就会闹出“一匹牛”“一头狗”“一个鸡”的笑话来。

所谓“讲求形象性”,就是使量词曾经表示过的形象与被它限制、说明的中心词的形象保持一致的关系。

如“张”,原来是“因扩而大”的意思,曾表示过“有较大的平面而且较薄”的形象。

那么,有较大的平面而且较薄的东西,就宜用“张”作量词,如“一张纸”“一张皮”。

又如“块”原指土块,含有“有平面但较厚”的形象。

那么,有平面而较厚的东西,就宜用“块”作量词,如“一块砖头”“一块肥皂”。

有些量词的选用,讲求与它后面名词的相关性,这实际上是形象性这一使用原则的扩展。

如“帽子”与“头顶”相关,“锁”与“门把儿”有关,“人家”与“门户”有关,因此就说“一顶帽子”“一把锁”“一户人家”。

所谓“遵从习惯性”,是指一些量词与中心词的搭配习惯不要随便打破。

比如中心词是动物名称时,常常这样选用量词:头──牛、猪、狮子,条──狗、牛,匹──马,只──鸡、鸭、猫、羊、兔,等等。

所谓“注意灵活性”,是指根据表达的实际情况和某种需要,可以打破习惯性。

比如称“牛”习惯上说“头”,但“铁牛”不是真正有生命的牛,用“只”就比用“头”好。

又如“豹子”一般称“只”,但说“一头豹子”时含夸张意味,鲁迅小说中曾有过“一匹大老鼠”的说法。

再如“轮船”一般称“艘”,也可称“只”(不一定小船才称“只”),同样体现了运用的灵活性。

“个”作为一个量词,它的使用范围十分广泛。

它可以修饰没有专用量词的名词,如人、馒头、国家、苹果等等;同时,一些有专用量词的事物,如“一只耳朵”、“一所学校”、“一家工厂”等也都可以用“个”来修饰,成为“一个耳朵”、“一个学校”、“一个工厂”,因此,有人称“个”为“万能量词”。

但是任何一个量词都有它的适用范围,“个”也不可能是万能的,哪儿都适用,有些事物就不能用“个”作量词。

这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事物: 1. 细长条的事物 “一根绳子”、“一条蛇”、“一条路”,这里的量词“根”、“条”都是表现了一种细长的形体,不能用“个”来替代。

这种细长的形状可以指较实在的物体,也可以指较虚的一些事物,如“一线光明”、“一绺头发”、“一丝细雨”等。

这些事物也不能用“个”来作量词。

另外,在指称植物时,我们常常用“棵”和“株”这两个量词来体现植物的那种修长、向上的特点,故此,我们也不能说成“一个树”、“一个草”。

2. 能够在平面上展开,且较薄的事物 我们说“一张纸”、“一面红旗”、“一幅画”,但不能说“一个纸”、“一个红旗”、“一个画”。

当“片”用于某种较抽象事物时,如“一片欢腾”、“一片歌声”也不能用“个”。

这是因为在这里“片”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一个“面”的概念来。

3. 立体的且表现出一定形状的事物 “一块砖”、“一团面”、“一坨泥”,不能说成“一个砖”、“一个面”、“一个泥”。

4. 有些事物形状不固定,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如水、油等,而有的事物虽有一定的形状,但由于其颗粒细小,在实际使用中常常不能以颗粒计数,如米、沙等。

这些事物,我们一般用容器或度量衡来计量,如“一杯水”、“一壶油”、“一斤米”、“一碗沙子”等,这些我们也不能用“个”来替换。

5. 有些事物只是属于一个整体事物中的一部分 适用于它们的量词有“层”、“重”、“级”、“节”、“段”、“截”等。

用这些量词来修饰的事物,如“(一层)楼”、“(一重)山”、“(一级)台阶”、“(一节)甘蔗”、“(一段)木头”、“(一截)电线”也不能用“个”来修饰。

由动词转化过来的量词不能用“个”代替。

如“一捆柴”、“一把米”、“一撮毛”、“一抱草”、“一包糖”、“一任县长”、“一束花”、“一串糖葫芦”、“一堵墙”、“一服药”、“一堆土”、“一封信”、“一滴水”,中的量词都不能用“个”来代替。

这又可分成两种情况:一类如捆、抱、把、撮、包、串、束、堆等,它们本身就具有集合义,“个”是个体量词,所以不适用。

封、服这类词在由动词转化过来时,仍带有一定的动量性,如:“一封信”,是指“一个封了口的信”,“一服药”是指“一次服用的药”,用“个”这个量词来代替,意义就不一样了。

由名词转化过来的量词,也不能用“个”来代替,如“一朵花”、“一本书”、“一篇文章”、“一瓣花瓣”中的“朵、本、篇、瓣”实际上是由名词“花朵、书本、篇章、花瓣”等转过来的,也是为了突出这些事物的特征,因此转为量词后,一般不能用“个”来代替。

我们也要看到,“个”在作一些有专用量词的事物的量词时,往往会改变话语的感情色彩,如我们可以说“一位老先生”,也可以说“一个老先生”,但二者的感情色彩却不一样,“位”表示尊敬之意,而“个”则不带任何感情。

“个”也不能体现出事物的形状,如“一颗珍珠”,我们能够从量词“颗”知道珍珠的形状应该是圆而小的东西,如果说“一个珍珠”就很难想象珍珠的形状了。

PO主的题目有点不严谨,其实没有“一匹狼”,而是“一头狼”、“一只狼”。

我们受某品牌影响,觉得匹可以形容狼,其实不然。

看下“匹”字的百度百科,可以看到它只用来形容骡马。

其实更狭义点来说,只适合形容马,骡子因为带有马的血统,才勉强能用。

“匹”条目下所有引用的古文中,未见有形容狼的情况。

而口语里,关于骡子,还是更习惯叫几头。

这是因为“头”、“匹”、“只”、“条”等形容动物的量词都有固定的习惯,不合这些习惯就会让人不舒服。

先说马专用的“匹”。

匹是会意字,根据金文,是以山崖的凹凸不平来比喻布的摺皱。

而马的手感类似布匹的顺滑,战争中又有一人一马相匹配的习惯,所以用“匹”毫无违和感。

而“头”则给人大而迟缓的感觉,比如一头牛、一头猪、一头大象、一头骆驼;“只”相反,有小而灵活的感觉,比如同样是猪,就可以用“一只小猪”来形容,另外“一只猫”、“一只鸟”都是小巧轻快的。

而狼灵活又迅速,用只来形容很合适。

那为什么老虎也用只呢?明明狮子和狼都可以用显得更大一些的“头”。

其实“一头老虎”也没问题啊,“头”和“只”在狮、虎、狼身上倒是可以通用的,我觉得原因在于它们的体型中等,既有大型动物的稳狠,又有食肉动物的灵巧,所以都可以形容。

如果你依然觉得“一只老虎”听起来更舒服,那原因可能在于,古代往往称老虎为“大虫”,而形容虫,最适合的就是“只”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93758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0
下一篇 2022-10-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