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启发

什么启发,第1张

什么启发 孔子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给人哪些启发?教学中,如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感谢邀请!孔子是圣人,有些说法和做法非常人所能为所能承受。

比如“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如果每个学子都能做到“发愤忘食”,那岂不是天下皆是名人能人高人超人;如果每个凡人都能做到“乐以忘忧”,那岂不是没有烦人恼人痴人呆人轻生人。

牛顿、居里夫人、爱因斯坦、高斯都是“发愤忘食”之高人,有诸多如“煮手表当鸡蛋”、“把马车挡板当黑板演算”的奇闻轶事,你能说他们是普通人吗?王羲之,少小痴迷书法,饥饿时常食墨充饥,家人笑他,他说墨香好吃。

一个“墨香”成就他“书圣”的万世美名。

鲁迅,少时喜读书,案头置红辣椒一串,夜读困倦来袭,便扯下一颗咀嚼,辣的脑门冒汗,困意全无。

一味“奇辣”成就他“新文化运动旗手”的传奇人生。

至于孙敬的“头悬梁”,苏秦的“锥刺股”,匡衡的“凿壁偷光”,李蜜的“牛角挂书”,皆是非常人做了非常事。

尽管我们是普通人,但还是要用圣人的思想去影响自己的言行,用圣人的言行去鞭策自己的生活,努力在平凡中创造不凡,脱离庸俗,亲近高雅。

这是有自律且不想过平凡生活的成年人,所能经受的“炼狱”。

至于中学生,尤其是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神兽”,你想让她们“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网游”还可以,“发愤”堪比登天。

明知不好改变,还要努力去改变,这是教育的职责。

而提高学习的专注力更是重中之重。

不妨试试:提高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注重方法,方法选对事半功倍。

榜样引领,切记身教重于言教。

亲近圣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孔子的“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对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很有启发。

老师专注教学,学生专注学习,达到发愤忘食的境界,必定大有收获。

这就获得了精神上满足感,幸福感,沉浸在幸福快乐之中,把一切的烦恼的事情丢到九霄云外。

因此,不要把教学和学习的任务看成一种负担,而应在教学和学习中,排除干扰,取得成绩,这是一种享受,快乐之感油然自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93792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0
下一篇 2022-10-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