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谈到鲁迅先生,以前是谈为何喜欢他的文章,其实本质没什么区别,作为文学家,谈到他的哪一点都是与文学有关的。
因为文学是他一生的主题。
喜欢他的文章就是喜欢他。
当然还是从读书时他的一些作品谈起,《滕野先生》一文中记忆犹深的两句话,“还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在当时国难当头的情况下,这些留着辫子的留学生在鲁迅先生的笔下显得栩栩如生。
人家国家放电影庆祝获胜的喜悦,你还把脖子扭几扭,派头十足的潇洒,自己的国家那个样子,还扭个什么劲?有资格吗?从这点说明鲁迅先生的洞察力和那种带着辛辣的语言。
把那时半封建半殖民下的中国国民那种愚蠢(被殖民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至于《孔乙己》一文中的孔乙己,记忆深刻的有他说“读书人偷书不叫偷!”还有“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现在想起来,就像孔乙己就在身边一样,好想笑!这就是那个从封建社会走出来的带着一股酸味迂腐的文人,尽在先生笔下生动着。
自“五四”运动,中国新文化革命的产生,鲁迅先生知道和目睹了中国的现状,然而一个人的力量是卑微的,使原本学医的他重新选择了文学,纵观当时的社会,他无疑站在了时代的前沿,不是为了唤醒某个人,而是为了唤醒整个社会!今天的中国,是一个从历经磨难、暗无天日中走出来的中国!那个曾经为了国家民族兴亡而奔走呐喊的先先却离我们远去了!吃水不忘挖井人,愿先生的孺子牛精神永远长存!(本文中只选择自己深刻点的记忆,有些说明不够充分,望读友们见谅或给予斧正,不甚感谢!)
最早是从小学课文里面开始了解到他。
当时他那篇文章月下刺猹的闰土的形象深深的印在了脑海里。
当时只觉得他写的文章很有趣,后来逐渐的才了解到他是当代文学的先驱,用他犀利的笔锋狠狠敲醒了国人。
后人对他评价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笔锋犀利,易简言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的学生形象在到《故乡》中的闰土充满童真的文章深深的吸引了许多中学生。
后来读到他的孔乙己深深的给我们展示了迂腐,虚荣,却又善良的知识分子形象。
而在《祝福》中的祥林嫂就让我们看到了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摧残;他小说《狂人日记》不仅仅是中国第一部白话文小说,同时,他在以狂人的形象在书中,揭示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
让人们深深地看到了封建社会的腐朽。
而他的《呐喊》事实上也代表了他心中的呐喊。
书中他以细腻笔触和生动的描述,塑造了诸多经典的形象。
在小说中真是的描绘了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的期间发生的种种。
启蒙国人的思想,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的矛盾。
强烈的表示作者心中愤怒的呐喊。
如此优秀的作品有什么理由不喜欢?有人说他是亲日派,总是揭露国人的短处,但是实际上他也是一位俯首甘为孺子牛,为人民着想的革命者。
如果不热爱自己民族他是如何能写出如此优秀的作品。
他渴望去唤醒国人,去改变自己的国家。
尽管他在文中写出种种对国人的不满。
表达了他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
但是实际上能够站在自己的立场自己的思想去写作去奋斗用他的笔杆展现了深刻的思想和战斗的精神树立了塑造了一个刚强的革命文学则形象。
这才是一个民族文学奖该有的作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