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当官的正人君子都活不了,因为古代是帝王封建制度,一切都要符合皇帝意愿和封建社会的统治性质走。
司马光作为封建官员为了生存,写书写史必须让皇帝过目许可!所以《资治通鉴》必须符合皇帝需求。
因此司马光的写的只能参考,不能全信。
毕竞古代没有u盘、芯片、录像。
正人君子和客观公正之间并不是水到渠成的关系,两者之间也并不对等。
司马光确实堪称大宋一朝的正人君子,但也有些老朽昏迈,固持己见。
极力打压排挤改革派,就是他的毕生坚持。
由他牵头编撰的《资治通鉴》,集合了当时的各色俊彦,文化耆宿,是一部专门给君王皇上提供借鉴的史学文本,这里面含杂了他的很多个人见解和相关看法。
不管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都有自己的阶级立场,也都代表了那个阶级的特色利益,司马光既然是一个人,就不可能脱离这个窠臼,完全超脱在阶级之上。
也别说是他,任何一个人恐怕都跑不脱他的个人阶级本色。
公正与否,可信与否,只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也包括任何一个史学家的史记著作,包括如司马迁这样的千古史圣,一代天骄。
退一万步说,即便是一个行止猥琐、用心险恶的不轨之人,也会在人前装出一副正义凛然的样子,也会在写文章的时候力求公正客观,因为他并不觉得自己就是那个众口毁誉的另类,再说他也想通过所谓的客观公正,来改写人们心目中的阴险狡诈,努力在后世人们的眼中,变成一个名垂青史的正义化身。
这样的例子也不在少数。
有史可据,有案可查。
司马光只是用以取悦或者规谏了君王,是一个帝师的角色,他的观点无疑代表了大宋王朝最高的统治利益,他的出发点,恰可以作为我们熟读春秋辨史识今的史家利器。
所谓殷鉴不远,继往开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此之谓也。
就像卞之琳的诗: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史家亦是如此。
图片来自网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