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伊人怜梦。
(一)表面意思对于这两句诗的理解,若以我们现在说写方式,仅按文字表面很简单,你只要知道“金络脑”是什么物件就行了(过去战马上配制的金辔脑,现在大部分只在古装影剧里看到),表面意思直接译成现代汉语:什么时候骑上有金辔脑的战马,在天高云淡、清朗气爽的秋天里去尽情驰骋。
可写这两句诗的作者是在一千多年前的封建社会唐王朝,言论哪有现在这样自由,说话写文章直白清楚?(二)实际表达真正理解作者的实际表达,至少要以如下三个角度来考虑:一是作者的身世。
作者李贺是中唐时期浪漫诗人,按现在说法,他患有抑郁症,生活方式极不入众,27岁就离开人世。
其次是作者所处时代背景。
作者写此诗时正值唐朝己过盛世,不由感伤焦虑,自己才华横溢而又不得重用,怀才不遇之情由然而生。
再者是古人写诗词常用的表达方式。
时代的局限性,任何人都难以逃脱。
古人吟诗作词多采用比兴手法,李贺这首诗是二十三首《马诗》中的一首,作者以喻自己得不到皇上重用,因此,它的实际表达的是:自己如良马,期望得重用,一展雄才之志。
可那个时代可不是“有才你就来”直白表达的方式。
古人常以物喻人,多用比兴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在古诗词中屡见不鲜。
仅以马喻人,就有多篇,如杜甫的《病马》乘尔亦己久,天寒关塞深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毛骨岂殊众,驯良犹至今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明写马,实喻人。
仅以此诗结尾,不知是否妥贴。
(2020.3.28.)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这句诗出自李贺《马诗(其五)》,这两句在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当中算是比较出名的。
但是这两句诗的翻译以及它想要表达的深层含义比较有文章,下面我就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关于这句诗的理解,历史上流传了两种版本。
其一便是清朝著名文学家姚文燮在《昌谷集注》中提出的理解:“边氛未静,奇才未伸。
壮士于此,不禁雄心跃跃。
”也就是说,姚文燮认为,这首诗是表达了诗人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但是在《唐诗选》当中,对于这句诗的理解却和姚文燮的理解大相径庭。
《唐诗选》是这么理解的:何当,是安得的意思。
络脑,就是马络头。
马带着金络头,表明它有主人,表示这是一匹没有自由的马,只能被主人骑在胯下。
所以最后两句诗可以翻译为:“如何能使得那受人羁勒的马回到空阔的沙漠,自由奔驰呢?”从而表达了诗人向往自由的理想。
这是很有意思的两种表述,那么,谁对呢?在我看来,姚文燮前辈的理解是相对比较正确的。
要想理解这句诗,我们必须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这也是《唐诗选》存在疑点的地方:马络头究竟表示什么?李贺写不自由的马是怎么写的?“何当”到底是什么意思?01 马络头在古诗当中表示什么?这里的马络头,我们可以理解为是用典的表现手法。
那么,既然是用典,我们就可以通过其他古诗中的马络头来类比。
因为在古代,一个典故所引申出来的含义都是差不多的。
《陌上桑》当中有一句:“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
”李白的《天马歌》里面提到:“曾陪时龙跃天衢,羁金络月照皇都。
”梁孝武的《为皇太子谢贵马教》:“谨当秣以柏叶, 饴以丹枣, 加之玉鞍, 饰之金络。
”我们从这些诗句可以看出,古人给马带上镶金马络头,基本上都是为了装饰马。
给马吃好的,住好的,穿好的,以显示自己的地位,本意并不是为了束缚马,而且和“束缚”基本上没有关系。
因此,在《唐诗选》当中,把给马套上金络头理解成是为了束缚马,这一点和古代人们的理解不是很接近。
02 李贺写不自由马,是怎么写的?说到不自由的马,李贺有一首诗就是写的不自由的马:《马诗》(其六)。
马诗(其六)李贺饥卧骨查牙,粗毛刺破花。
鬣焦珠色落,发断锯长麻。
这首诗的主人公也是一匹马,但是这是一匹没有自由,很困顿,完全没有希望的马。
我们看这首诗的后面两句:“鬣焦珠色落,发断锯长麻。
”这两句也是对这匹马外貌的描写,注意,这里的马戴的是粗制滥造的马络头,是用普通麻绳编起来的马络头,和金络头差远了。
从这里的对比我们就可以看出,李贺在《马诗(其五)》中给马配一个金络头,本意不太可能是要说明这匹马常年不得自由。
相反,这是一匹经常在沙场驰骋的将军战马。
而作者想要表达的,也正是托物言志,他把自己看成是这匹马,希望自己能够得到重用。
03 “何当”二字,作何解释?《唐诗选》当中,把“何当”翻译成“安得”、“如何能使得”,我觉得这里不太妥当。
在文言文当中,“何当”确实可以作“安得”解释。
但是这是有条件的,只有当前后表示转折关系的时候,才能这么翻译。
杜甫的《彭衙行》中有一句:“别来岁月周,胡羯仍构患。
何当有翅翎,飞去堕尔前。
”这两句诗是这么翻译的:“我们离别已经有一年多了,但是叛军还在制造灾难。
怎么才能让我拥有翅膀,飞到你的身边呢?”这句诗的“何当”,在诗中表现一个转折的语气。
但是我们再来看李贺的诗,这句诗里面上下句之间表示的是顺承关系,完全没有转折的影子,所以,在这里如果要翻译成“如何能使得”,是不太妥当的。
“何当”在古诗文里面还有一个解释就是“何时”,我们下面来举几个例子,看看这些例子之间有什么关系。
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温庭筠《送人东游》:“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尊酒慰离颜。
”请大家关注我加粗的字,我加粗的地方都表示时间,诗中的“何当”就翻译成“何时”。
而李贺的诗中有这么一句:“燕山月似钩,”这就是一个表明时间的句子,所以,和上面的一样,后面的“何当”翻译成“何时”是比较稳妥的。
总结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认为《唐诗选》的理解是值得商榷的。
那么这句诗可以理解为:“什么时候才能戴上黄金络头,驰骋在清秋的沙场呢?”所以,这句诗表达的深层含义就应该是:渴望得到国家重用,渴望为国家建功立业。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作者,作者将立即删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