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匹红纱一丈绫

半匹红纱一丈绫,第1张

半匹红纱一丈绫 半尺红绡一丈绫是什么意思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出自哪里?

意思是:那帮"黄衣使者白衫儿"(宫里的特使,出来采购的),一看这一车碳,很喜欢,但是又不想给卖炭翁高的价钱,就拿了半匹红纱和一丈绫,绑在牛的头上当作这1000斤炭的价钱.说明了当时统治者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原诗: 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 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 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 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 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 系向牛头充炭直。

半匹红绡一丈绫是什么意思白居易《卖炭翁》中,半匹红绡一丈绫,够一车炭钱吗?

云中答题,相互学习。

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卖炭翁》是《新乐府》组诗中的一篇。

文章主要刻画了,一个以烧木炭为生的老人穷苦的生活。

通过对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并给予有力的鞭挞与抨击,同时,也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

表达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具有高度的社会现实意义。

问题中的半匹红绡一丈绫,是文章的结尾处的一句。

太监差役们强行拉走,老翁的一车碳,将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挂在了牛头上,就充一车炭的价钱了。

那么,这半匹红绡一丈绫的价值,够老翁的一车碳钱吗?答案肯定是不够的。

为什么如此肯定呢?我们下面来进行仔细的分析。

首先,这篇《卖炭翁》,是《新乐府》的第三十二首。

标题是“苦宫市也”。

何为宫市呢?所谓的宫市是中唐以后,皇帝直接掠夺人民财物的一种最无赖的、最残酷的方式。

太监直接负责办理,经常派几百人遍布各热闹街坊,叫作“白望”。

其实也就是白吃白拿。

这些人不携带任何文书和凭证,看到所需的东西,口称“宫市”。

随意支付很少的价值,不仅要免费送货上门,还要向他们勒索“门户钱”和“跑腿费”。

当时这一弊政,对商人和农民造成了深重的苦难。

白居易的这篇文章,就是对“宫市”最真实的写照。

因此,太监差役们给老翁丢下的那半匹红绡一丈绫,是远远不值老翁的一车碳钱。

甚至还不够“门户钱”与“跑腿费”。

其次,从文中也可以看出,老翁在南山中烧炭,辛苦挣来的钱主要是做什么呢?身上衣裳口中食,只是为了最基本的吃穿。

可下了一尺厚的大雪,老翁是可怜身上衣正单,也就是辛苦的挣来的钱,仍然无法维持最基本的生存。

寒天雪地,碳理当是刚需商品,是可以卖个好价钱的。

但遇上了太监差役们,只给了半匹红纱与一丈绫。

虽然说在唐代绢帛等丝织品,可以代货币使用,但价值与货币差远了,就相当于人民币与日元。

一车碳,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老翁万般的不情愿,可又无可奈何。

如果半匹红绡一丈绫值一车碳钱,老翁又怎么会不情愿呢?最后,文章《卖炭翁》的主题,是揭露当时朝廷弊政“宫市”的腐败本质,以及对社会黑暗的批判,对底层老百姓的关怀与同情。

半匹红绡一丈绫,如果等同了老翁的一车碳钱的话,那无疑是背离了主题。

尽管老翁身上穿着单衣,但仍然希望天气再冷一些,这样就能将碳卖个好价钱。

只是他不幸的遇上了,比天气还冷的太监与差役们。

真正冷的不是天气,是那个黑暗腐败的社会。

而生活在这样一个,比天气还冷的黑暗社会里,压迫与剥夺在卖炭翁,这样一个底层人身上是显而易见。

所以,注定不可能有优待与照顾,连等价交换也是一种奢侈。

作者介绍: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注:唐朝的“宫市”弊政,直到顺宗皇帝即位,才禁止了“宫市”的做法。

但人们向往的生活还远远没有到来。

)大家好,我是云中之笔。

欢迎朋友们留言点评,一起交流学习。

我在头条里等你,不见不散!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8954条回答。

当然是不够了。

首先,什么是红纱,什么是绫?虽然古代的绫罗绸缎一般比较值钱,但也要具体来分析。

红纱属于绢纱的一种,是一种很普通的丝织品,制作必须粗糙,不如绢那么好,价格较低。

至于绫的价格则比较高,相对来说可以卖出高价。

根据分析唐代的商品价格,我们可以推断出,卖炭翁是大大吃亏的。

当年烧炭是很不容易的,每斤的价格1.5到2文铜钱,如果是寒冬腊月急需要用碳的时候价格还会更高。

那么,这1000多斤碳,最低价格也有1500多文铜钱。

而古代几文铜钱都可以吃一碗面,1500多文对于老百姓来说是巨款了。

那么半匹红绡一丈绫,值多少钱?当时的价格,半匹红纱很廉价,最多值100多文铜钱。

相对来说,那一丈绫价格较高,但充其量也不过500文铜钱左右,加起来还不到700文铜钱。

也就是说,太监给的钱,还不到碳价值的一半。

而且,这还不仅仅是给钱太少的问题。

碳作为一种日常消耗品,是非常q手的,无论在哪里都能卖得掉。

无论有钱人和还是普通人,冬季都需要碳。

所以,卖炭翁有了一车炭,是很容易卖掉,不会积压在手上的。

但是,绫罗绸缎这种东西同古董一样,根本不是啥生活必需品,只有极少数人才会购买,普通人压根不可能买。

更重要的是,一丈绫和红纱应该都是唐朝宫殿里面库存多年,根本没有人会用的垃圾货。

如果它们真的很好变卖,太监直接拿到外面集市卖掉即可,何必这样坑卖炭翁呢?这说明,半匹红绡一丈绫在当时很难卖掉,可能要卖很多天才行。

就算卖掉了,由于这属于奢侈品,不是生活必需品,往往买家还会大肆砍价。

半匹红绡一丈绫最终能够卖三四百文,就很了不起啦。

所以,说来说去,太监这个宫市等于是变相抢劫老百姓。

那么,烧炭容易吗?当然不容易。

在古代,烧炭不但是重体力活,而且需要很多劳动力和漫长的时间。

一般来说,1000多斤的碳,需要几千斤的优质木材。

显然卖炭翁一个人砍不了,要全家至少四五个壮年男人一起去砍树,搬运树木。

除了砍树以外,烧炭还需要择址挖窑孔、装窑、烧窑、封窑和出炭等几个环节,也需要好几个强壮男人来工作。

仅仅烧一窑木炭,前后需半月之多,加上砍树和准备,一般近1个月才能搞定一窑。

烧炭工又脏又累,还多少有些危险,在古代属于最低级的职业,是穷人无可奈何才做的事情。

太平天国实际领袖杨秀清,就是烧炭工出身。

因为职业极差,杨秀清有着天生的反清意识。

卖炭翁全家辛苦一个月,耐以生活的木炭,就这样被太监利用权力变相抢劫了。

唐代是个特殊的时期,太监权力极大。

唐朝中后期,太监集团甚至架空了皇帝,暗杀了多个傀儡皇帝,朝中无人敢惹。

而宫市这种占便宜的小玩意,在太监们看来自然没什么了不起,是寻常事。

这却导致很多老百姓无法生存,穷途末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0649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3
下一篇 2022-10-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