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娑和娑婆的区别

婆娑和娑婆的区别,第1张

婆娑和娑婆的区别 娑婆,婆娑有什么区别

娑婆:佛教中指我们所居之娑婆世界的简称,是梵语。

婆娑,盘旋舞动的样子。

如:婆娑起舞。

采纳请给分哦,要不然木有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呀~~啦啦啦

“娑婆”、“婆娑”有什么区别?「娑婆」和「婆娑」傻傻分不清,这两个词有什么区别?

“娑婆”和“婆娑”是完全不相干的两个词。

“婆娑”是个土生土长的本土辞藻,最早的出处是《诗经.陈风.东门之粉》中“子仲之子,婆娑其下”,《毛诗》中给“婆娑”二字的注解只有简单斩截的两个字——“舞也”,表明“婆娑”最早是用于形容舞姿的。

东汉蔡邕所撰《曹娥碑》,碑文一开始就说孝女曹娥的父亲曹盱“能抚节按歌,婆娑乐神”,明代著名学者沈德符在《野获篇.礼部二.女神名号》中对此的解释是“按《曹娥碑》中所云婆娑,盖言巫降神时,按节而歌,比其舞貌也”,曹盱是一名巫师,向神祈福时要随着音乐盘旋起舞,“婆娑”所形容的,正是这种盘旋的舞姿。

这位曹巫师跳舞的地点有时很不安全,比如他最后一次跳舞是在某年五月初五潮神伍子胥的祭典上,他在潮头“婆娑起舞”时“为水所淹,不见其尸”,这才成就了流传至今的“曹娥求尸”著名典故。

此后“婆娑”二字一直用于形容这种盘旋起舞的姿态,并且有了一些引申含义,但大多数引申意还是从“婆娑舞姿”而来,用于形容酷似盘旋起舞的姿态。

“娑婆”是外来音译词,典出佛经,是从梵文中音译而来。

《妙法莲华经》中:“云何名娑婆?是诸众生忍受三毒及诸烦恼,故名‘忍土’”注解中则说“梵云娑婆,此云堪忍”——“娑婆”是梵文直接音译,如果意译就是“堪忍”。

“堪忍”什么呢?就是“诸众生三度及诸烦恼”,也就是世界上林林总总的一切,包括好的和不好的,愉快的和不愉快的,不论您是否理解和喜欢,都只能无奈地接受。

文章一开头提到我那首悼亡诗,说“人生最恸是娑婆”,正是抒发对这种不能忍受、却又不得不忍受之人生百态的郁闷之情。

说到这里大家都看明白了吧?“娑婆”和“婆娑”虽然是相同的两个汉字,但语源和语意都大相径庭,是不能混淆的。

但当代混淆“婆娑”和“娑婆”的人的确不少,且大多是把该用“娑婆”的地方用了“婆娑”,如小有名气的男歌手张姓、女歌手潘姓,都推出过名为《婆娑世界》的歌曲,且仿佛惟恐别人不知道自己用错了词一般,在推广案中大谈“婆娑世界就是佛祖所创的三千大千世界”(这恰是“娑婆世界”的解读)。

而一些中文网络写作圈里流行的网络小说、文章中,把“娑婆世界”写成“婆娑世界”更近乎成了通病,甚至还有人起了“婆娑世界教主”之类的笔名。

在写这篇文章时故意用“婆娑世界”这个错误用法搜索,结果发现数以百计所谓“专业佛学网站”,在煞有介事“弘扬佛法”时,错把“娑婆”写成了“婆娑”,甚至有的网站下,看出错讹的居士留言提醒了好几年,也不见有人动手改正。

或许,这也是“娑婆世界”里诸般“堪忍”之一吧。

“娑婆”是佛教梵语的音译,也译为“索诃”、“娑河”等,总的含义是“堪忍”。

娑婆有两层意思:一是说“娑婆世界”(凡人所处的世界)的众生罪业深重,必须忍受种种烦恼苦难。

所以,“娑婆世界”又可意译为“忍土”,被称为“五浊世间”,它是“极乐世界”“净土”的对立面。

一是说释迦牟尼等佛菩萨很能忍受劳累。

佛菩萨在污浊的“娑婆世界”中不懈地教化众生,表现出大智、大悲和大勇的精神。

佛菩萨和众生虽然都能堪忍,但区别在于:众生的果报是缘于自私,贪欲,愚痴;佛菩萨的果报却是缘于无私,有情,智慧。

简单说,众生是为自己而受苦,佛菩萨是为众生而受苦。

婆娑,最早的出处是《诗经.陈风.东门之粉》中“子仲之子,婆娑其下”,《毛诗》给“婆娑”的注解只有两个字——“舞也”,说明“婆娑”最早是用于形容舞姿。

后来,“婆娑”逐步被引申为: 1、人的蹒跚醉态。

如:“婆娑巨醉,故能斩蛇鞠旅” 2、从容悠闲 的样子。

如:"优游贵乐,婆娑绮纨之间,不知稼穑之艰难”。

3、枝叶扶疏的样子。

如:杨柳婆娑。

4、眼泪下滴的样子。

如:泪眼婆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06853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3
下一篇 2022-10-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