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全球一共有四套卫星定位系统在运行。
其中运行最早的是美国的GPS全球定位系统。
在欧盟的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和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全球定位导航系统之后,中国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成为后起之秀。
在这四套全球定位系统中,其中美国的GPS运行时间最长,定位精度也最高。
它的民用定位精度在3米以内,军用定位精度更是达到了0.3米以内。
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和欧盟的伽利略的定位精度都在十米左右。
中国的北斗定位导航系统目前由17颗在轨卫星组成,其水平定位精度在10米以内,高程定位精度在20米以内。
如果能在2020年实现30+5颗卫星共同组网运行。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的分辨率有望达到厘米级别。
这里我们所说的卫星定位精度,其实就是卫星定位坐标分辨率。
他所指的坐标位置并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圆周范围。
比如说卫星定位精度为十米,那么这个锁定坐标的位置偏差就被锁定在距离实际坐标位置5米半径的范围内。
一般来说,像这样的卫星定位精度,对于民用导航来说已经足够了。
在军事上,由于现代武器的摧毁半径已经远远大于卫星制导精度所带来的偏差,所以在军事上这种卫星定位的精度,如果不是特殊需要也是绰绰有余了。
卫星定位精度是定位的位置信息与其真实位置之间的误差。
北斗定位系统民用服务精度约5~10米,新一代导航芯片定位精度可达2.5米,受到大气、空间等因素的影响,卫星定位容易出现误差,难以满足一些行业客户的高精度定位需求。
通过在地面建立地基增强系统,修正卫星定位误差,能够增加定位精准度。
通过北斗卫星及其地基增强系统的综合定位,北斗定位精度可达厘米级。
地基增强系统是一套兼容北斗、GPS、GLONASS等导航定位系统的综合性服务系统,由一系列地面卫星基准站组成,通过接收和处理移动通信、数字广播、卫星等播发手段及相应接收终端来提高定位精度。
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可以带来米级、分米级、厘米级和后处理毫米级的高精度服务,在车道级导航、精准农业、建筑物监测、工程施工等方面带来全新的高精度体验。
北斗地基增强系统于2014年9月启动研制建设,由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会同交通运输部、国土资源部等部门统一规划、共建共享,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承担系统建设总体任务。
系统建设分两个阶段,一期主要完成框架网基准站、区域加强密度网基准站、国家数据综合处理系统,以及国土资源、交通运输、地震等6个行业数据处理中心等建设任务,在全国范围提供基本服务;二期计划于2018年年底完成,主要进行区域加强密度网基准站补充建设,进一步提升系统服务性能和运行连续性、稳定性、可靠性,实现全面服务能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