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衣裳

什么衣裳,第1张

什么衣裳 4度到17度穿什么衣服

根据我个人经验。

得出的心得,前来分享一下。

人体感觉凉爽的温度为20度。

我个人感觉短袖T恤穿身上可以增加1-2度。

也就是说天气温度为18度的时候穿个短袖是最舒服的。

棉绒贴身衫增加3度。

一件长袖T恤可以增加3度。

长袖外套(非棉袄)可以增加3-4度。

毛衣可以增加4-5度。

棉袄可以增加6-7度。

根据这个分析。

最冷的时候4度你应该穿一件棉绒贴身上衣,一件毛衣,一件外套基本就可以了。

但一天的最低温度一般是在夜间。

白天最高温度可以达到18度。

这种情况。

早上穿个长袖体恤贴身,外面弄个外套,中午热起来的时候就把外套脱掉就可以了。

纯属个人观点无科技数据。

不信可以备多一件试一下。

夏天穿什么衣服布料比较凉爽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怎么理解整句?衣裳究竟是什么?

衣服为什么分上装下装?垂衣治天下告诉你答案——一般来说,我们平常穿的衣服分为上装和下装。

但是为什么要分上装和下装?又是什么时候开始分的呢?想起来,没有上下之分的衣服屈指可数,恐怕只有袍子、旗袍、连衣裙等之类。

上装下装人们习以为常了,或许感觉本应如此,方便而已,习惯而已,约定俗成而已……其实,衣服为什么分上装下装,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一个小问题,却蕴藏着大道理;正如大道理,却往往蕴藏在小问题中……我们必须要上溯到五帝时期了,孔子所作《易经·系辞》说,黄帝尧舜时期,“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什么意思呢?首先要了解“衣裳”——所谓衣裳,就是上衣下裳。

然后就好了解这句话的意思了:黄帝尧舜以上衣下裳(或者说采取上衣下裳之制),而取得天下大治;上衣下裳之分,大约是取自乾坤之别。

这句话需要从四个方面深入理解:一是以衣裳区分文野,取文明之意;二是以礼治天下,取教化之意;三是垂衣拱手、垂衣安坐而天下治,取无为而治之意;四是区分上衣下裳,取乾坤、阴阳、上下等辩证之意。

你看,“垂衣裳而天下治”短短一句话,就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优长凸显出来,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意象言意——也就是以生动的形象传达深刻意义,很有画面感又富于深意和韵味;二是言简意赅——也就是语言简明而意义完备,叫做以少总多;三是意义多元——也就是说多义性让不同的人领悟不同,所谓见仁见智;四是得意忘言——也就是说重在意义和悟性,与不立文字异曲同工。

你可以细细体会,以上精深的表达方式(也是接受方式),其实是解读中国文化或者说国学的一把钥匙,可谓是舟,是桥,是路径……现在你可能觉得衣服也不是“洒洒水”(广东口语:小问题、小意思之意)了。

而说到垂衣而治,你可能觉得这个问题变得更大,涉及黄老学说、无为而治、汉制遗风等哲学、历史。

其实不然。

所谓大道,孔子在易经中说,“百姓日用而不知”。

其实也就是说,道其实在平常心里、平常事里。

正如像儒家经典所说的修齐治平,修己身、齐己家,和治国、平天下是完全可以相提并论的。

也就是说道存在于大事小事中,既存在于宏大的历史事件中,也存在于琐碎的日常生活中;既存在于无垠的时空中,又存在于渺小的空间或瞬间中。

大小既矛盾又统一的,由此你或许会感到——中国文化所谓的道无所不在,又是多么的深刻。

因此,垂衣裳而天下治同样可以运用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如果习惯于勉强而为,生硬而为,或者任性而为,不妨试一下“垂衣而治”,也许生活会变得更自然,更流畅,更美好呢……生命本悟,快乐本心。

天人本一,智慧本光。

经行天下光未央原创作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易经》有云:“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治。

”对此,历史学家的解释是:黄帝受五颜六色的鸟羽和花草的启发,“乃染五彩为文章,以表贵贱,于是衮冕衣裳之制兴。

”也就是说黄帝发明了五彩衣裳,用不同颜色和图案的服饰来表示尊卑贵贱,“垂裳”即意味着建立一套等级森严的服饰制度。

在古代社会,等级制度的建立无疑与治理天下有着必然的联系。

可见,古代服饰除了御寒、遮羞、求美之外,还有彰显高低贵贱的等级差异的功能。

从西周开始,我国就建立了一套完备的服饰制度,并专门设置了“司服”一职,来掌管服饰制度的实施。

从此,中国人穿着的服饰从样式、花纹到色彩都要由帝王来亲自拟定,不同的官职有不同的官服,不同的阶层有不同的服饰,所谓“君子小人,各有章服”,绝对不能任意穿戴或相互调换,否则就叫“僭越”,轻则招致牢武之灾,重则满门抄斩乃至诛灭九族!中国素有“衣冠王国”的美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古代建立了一套严格的服饰制度,服饰的样式、质地、图案、颜色等方面都被斌予了彰显等级差异的象征意义,在服饰上充分体现“昭名分,辨等威”的作用,使服饰成为等级地位的重要标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08798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4
下一篇 2022-10-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