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阳读作:[xíng yáng]荥,拼音:xíng,声母是x,韵母是íng,读作第2声。
阳,拼音:yáng,声母是y,韵母是áng,读作第2声。
释义:荥阳是河南省省会郑州市的下辖县级市,郑州市西部新城组成部分。
战国时期,韩国在荥水北岸筑城,名曰荥阳,从此得名。
荥阳地处黄河中下游分界处,西望洛阳,南眺中岳嵩山,北濒九曲黄河,东接省会郑州中心城区,有“东都襟带、三秦咽喉”之称。
扩展资料:荥阳是历史上富冠海内的“天下名都” 。
公元前360年,战国时的魏国在荥阳开凿了鸿沟,自荥阳引黄河水流向东南,与淮水、泗水、济水、汝水等汇合,把荥阳同陈(今淮阳)、山东定陶等著名城市以及江淮一带连成一个商业贸易网。
鸿沟既可以用于水运,又能灌溉农田,在战国至秦汉魏晋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对促进郑州地区的经济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鸿沟与黄河交汇处的荥阳,由于水陆交通方便,春秋战国以后地位迅速上升。
西汉至西晋、北魏时期,荥阳一直为郡治之所,管辖今郑州、开封的大部分地区。
这时的荥阳,不但是郑州地区的中心,而且是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这是荥阳的繁荣时期。
西汉时期主管财政的大司农桑弘羊,就把荥阳列为“天下名都”之一,与洛阳、蓟、邯郸等著名城市并列。
荥阳读音是什么?荥阳为什么叫荥阳?荥阳,本人认为是以水为名。
水之南为阴,水之北为阳。
比如河南的淮阳、江苏的淮阴都是因淮河而得名。
所以,历史上应该在荥阳的南边有一条河叫“荥水”。
《山海经·大荒南经》:"有荥山 ,荥水出焉。
"本人不能确定这“荥水”是不是在荥阳之南,但与济南命名有关的济水确实有一段叫荥水。
《尚书·禹贡》记载:"导水东流为济,入于河,溢为荥,……又东北会于汶,又北东。
"这是济水流经的路线,其中说到济水进入黄河,然后又从黄河流出,称为“荥水”。
本人回答这个问题,一是因为题主是我的粉丝,表示支持。
再一个我研读《史记》对荥阳有一定的了解。
荥阳,今属河南郑州辖区,是古老的城邑,原是战国时韩国的领地。
《史记·韩世家》记载,韩桓惠王二十四年(公元前248年),“秦拔我城皋、荥阳”。
公元前230年,秦灭韩国后,在荥阳附近的山上建敖仓,储积大量粮食,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围攻荥阳,与秦军大战,吴广就战死于荥阳;楚汉战争时,荥阳更是成了争夺的中心。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 汉 军 滎阳 ,筑甬道属之 河 ,以取 敖仓 粟。
”刘邦与项羽在这里长期对峙、反复争夺:(汉王)至荥阳,诸败军皆会。
萧何亦发关中老弱未傅悉诣荥阳,复大振。
楚起于彭城,常乘胜逐北,与汉战荥阳南京、索间,汉败楚,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
汉军荥阳,筑甬道属之河,以取敖仓粟。
汉之三年,项王数侵夺汉甬道,汉王食乏,恐,请和,割荥阳以西为汉。
项王欲听之。
历阳侯范增曰:“汉易与耳,今释弗取,后必悔之。
”项王乃与范增急围荥阳。
汉王则引兵渡河,复取成皋,军广武,就敖仓食。
最终,刘邦驻守荥阳,得到的敖仓的粮食。
所以,最后刘邦得到天下,不能不说占据了荥阳,取得了先机。
今日之荥阳,有各种文物古迹181处,国家级2处,是名副其实的文化古城。
而且与时俱进,经济位列全国百强县。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题主有所帮助。
古代山南面河北面为阳,山北面河南面为阴,荥阳在荥河之北,故为荥阳,类似还有洛阳,洛河之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