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什么若什么的成语

大什么若什么的成语,第1张

大什么若什么的成语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老子此话的本意究竟是啥意思?

一、关于古籍的“本意”,先多说两句。

习惯了教科书和标准答案的人,会总觉得世界上所有的问题都有答案,古人说过的话都有一个固定的意思,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对于中国古代的典籍,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儒家经典,也包括道家经典等,因为离我们太远了,我们能够辨析出一些基本的意思,但从阐释其中的“微言大义”而言,并没有一个本质上的、不变的、固定的“古人的本意”等着我们去认识。

这不仅因为已经无法得到所谓的“本意”,更是因为,根本就不存在什么“本意”。

一代有一代之学术,对于这些古人的语录,也一代有一代的解释,这些解释只要基于正确的语言文字训诂知识,不是像于丹那种乱说的,都可以作为一家之言来看。

二、《老子》这句话,是一种政治哲学的表达我看有的答友已经指出,这句话是给君王的教导,这是比较正确的。

司马迁写《史记》,老子韩非同列,这是因为老子的思想的确与法家有很多接近之处,而老子的一些思想是带有强烈政治性的,与庄子差别很大。

这句话就是其中之一,我们看一下原句: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宠为上,辱为下。

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为我有身,及我无身,吾有何患!故贵身于天下,若可托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若可寄天下。

这句话在不同的老子的版本里,有不少出入,比如有的版本就没有“宠为上”这三个字,但这些细节我们现在暂不讨论,只说大处。

这几句话最重要的意思就是,不应宠辱若惊,不应贵大患若身。

宠辱若惊很好理解,就是对得失宠辱都很在意,但这句话只是铺垫,重点在下一句。

贵大患若身,有一些晦涩,我们不妨一个字一个字的看:身,就是身体,引申为自己、个体;大患,就是极大的坏处;贵,这里是动词,就是重视、以……为宝贵。

连起来就是:把遭遇大的坏事,像宝贵自己的身体一样重视。

引申的意思就是:一个人的身体很宝贵,对吧,那么遭遇到一些坏事,就会非常郁闷痛苦,就好像自己的身体遭受了极大的损害一样痛苦。

有很多人平时看上去很有能力,遭遇到挫折,一蹶不振,说的就是这种人。

所以,老子才说,为什么这些人这么在乎这些事情呢?(老百姓会说:那就别在乎这些事情啦。

)老子却说:非也,不是因为这些事本身,根源是你太在乎自己的身体。

你要是连自己的身体都不在乎,那么天底下还能有让你在乎的事情吗?还能在乎那些“贵身”一样的“大患”吗?意思是不是一下就通达了起来?老子釜底抽薪,并不是教育你要如何如何对待外物,而是要如何如何对待自己,说白了,就是无我、舍身。

三、政治的微言大义于是,从“无身”“无我”这样的境界,一下子就直击到了政治的微言大义。

老子所说的政治,并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官僚机构里的升降沉浮,而是一种“元政治”,就是政治的本质。

因此,要想取得这种政治的成果,就要做到“无身”。

于是,在这则语录的最后两句,他解释了这一点何以实现。

不论是“贵”,还是“爱”,都是将“身”与“天下”联系了起来。

上文的“无身”,并不是虚无,而是将天下看做己身,将己身升华为天下,身体之无,化作天下之有。

说起来很玄吧,说的再透彻一点,并不是儒家的那种“以天下为己任”,“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也不是佛家的那种“舍身为天下人”的精神。

我们一定要清楚,这里的前提是“无身”,既然“身”已经与“天下”等同,那么,无身就是无天下。

换言之,“得天下”的政治之道,是将天下看做无,心中没有天下,不在意天下,不念想天下,不以天下为己任……这样的人,才有可能得到天下。

明白了什么是“受宠若惊”(宠辱若惊),然后结合老子对待生活的消极待“变”的思想,这句话的理解也差不多了(不争就是争)。

《道德经》主张无为,视一切宠辱(提拔,重用,奖励,荣耀)为“大病”在身,唯恐避之不得。

老子主张贵柔、守雌,反对刚强和进取。

它认为幼小的东西虽然柔弱,但能从柔弱中壮大;相反,等到壮大了,反而接近死亡。

七十六章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婴儿生命力最强)。

它认为对待生活也是这样。

三十章说:“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这是说,事物强大了,就会引起衰老,有意造成事物的强大,是违反道的原则,会使它早日结束它的生命(超级大国,一个解体,一个走下坡路,就是这个道理)。

四十二章说:“强梁者不得其死”。

它认为最好经常处在柔弱的地位,而不会转坚强,不但可避免走向死亡的结局,且能战胜强者(老子不主张“逆袭”,而主张“韬光养晦”,不为“天下先”)。

七十八章说:“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

因而二十二章说:“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意思是说,委曲反能保全,屈枉反能伸直,卑下反能充盈,敝旧反能新奇,少取反能多得,多取反而迷惑。

七十八章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它教人向柔弱的水学习。

八章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二十八章说:“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

二十二章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道德经》虽知雄强,却安于柔雌;虽知什么是光荣,却安于卑辱;虽知什么是光彩,却安于暗昧。

它以不争之争来保全自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0919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4
下一篇 2022-10-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