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在哪个省份

洞庭湖在哪个省份,第1张

洞庭湖在哪个省份 洞庭湖原来是中国第一大湖,为什么现在不是了?

很简单,一个原因是变小了,另一个原因是原来更大的湖泊不归中国了。

洞庭湖并不是一直都是中国第一大湖的,它的面积也经历了从小到大,然后又从大到小的这么一个过程。

在春秋战国时期,洞庭湖还是很小的一个水泊,当时最大的湖泊估计是彭蠡泽,也就是鄱阳湖的前身。

当时长江水从洞庭湖北侧流过,江北就是广阔的云梦泽,长江涨水的时候,江水从云梦泽排泄,泥沙在这里沉积,逐渐淤成了江汉平原。

东晋时期,人们在长江北岸修筑了金堤,从此江汉平原得到开发,成为沃野千里的粮仓,长江水不再从北岸排入云梦泽,云梦泽也逐渐萎缩消失,江水被北侧江堤挡住后,洪水期只好向南排放,这样使得南岸的洞庭湖日渐壮大起来,到唐宋时期,洞庭湖已经是一个巨大的湖泊了,孟浩然、李白、杜甫等都有歌咏洞庭湖的诗篇传世,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中,也形容洞庭湖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当时洞庭湖分为洞庭、青草、赤沙三个湖,洪水期面积可达6000平方公里。

清初全盛时的洞庭湖到明清时期,湖水更盛,长江还冲开四个河口进入洞庭湖,使洞庭湖进一步壮大。

不过也因为这样,大量的长江泥沙被带入洞庭湖,沉积下来,使湖泊逐渐淤塞,人们在湖泊周边围垦,使得湖泊面积日益缩小。

到清晚期至民国时期,洞庭湖已经萎缩到只有4000多平方公里了,但由于兵荒马乱,政府也无心治理,使得淤积和围垦一直持续。

建国后,在以粮为纲的口号之下,洞庭湖的围垦达到高潮,大量湖垸被开垦出来,成为新的耕地,其所导致的后果就是湖泊面积日益缩小,到七八十年代,洞庭湖只剩2500平方公里左右,除东洞庭湖还像个湖泊之外,其余的部分完全就是河流的泄洪水道而已。

其实洞庭湖一直以来就是一个季节性的湖泊,在夏季洪水期,湖水扩张,达到极盛,到了秋冬枯水期,则水位低落,滩涂裸露,河道纵横。

唐代贾至就有“月明湘水白,霜落洞庭干”的诗句,现在的洞庭湖,洪水期湖面面积能达到三四千平方公里,而枯水期则只有几百平方公里,最低记录只有300多平方公里,连巢湖都比不过。

其实中国第一大湖的归谁,除了因自然变化而变化外,也随着国境线的变化而变化。

比如在宋代、明代,第一大湖肯定是洞庭湖,不过在唐代、元代、清代,最大的湖泊就肯定不是洞庭湖了,在唐代,第一大湖也许是咸海,面积超过6万平方公里,毕竟曾有那么一段时间唐朝军队将势力范围扩张到了这里。

而元代,最大的湖泊也许是贝加尔湖,因为那时俄罗斯还没有崛起,而整个西伯利亚还是蒙古人的领地。

在清代,虽然贝加尔湖不再属于中国,但以洞庭湖6000平方公里计算,巴尔喀什湖、伊塞克湖的面积都超过了洞庭湖。

巴尔喀什湖面积18200平方公里,相当于三个当时的洞庭湖,而伊塞克湖面积达6280平方公里,也比洞庭湖要大,而且完全在中国境内,在当时的中国湖泊排行榜上,6000平方公里的洞庭湖只能排到第三。

可惜随着1864年10月7日《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的签订,这两个大湖就不再属于中国了。

1864年之前中国最大的两个湖泊于是,洞庭湖成了第一。

不过这个第一的头衔也没坐多长时间,几十年后洞庭湖被淤积、围垦,不仅被青海湖超过,也被鄱阳湖超过,以致到现在,第二大淡水湖的地位都岌岌可危。

上学时候,地理课本洞庭湖是我国第一大湖,那时唱洪湖水浪打浪,以为就是洞庭湖。

老师说不是洞庭湖它在长江南面,洪湖在长江北,洞庭湖是我们国家最大的淡水湖。

八十年去南方学习,才了解到江南水乡比我在华北水乡湿润多了,如何比都比华北水乡更多的水大湖广更宽阔。

洞庭湖在湖南省北部,最大时候有六干多平方公里相当于现在上海市的土地面积,是燕山地质运动缓慢沉降地带,江汉,洞庭凹陷区。

东晋南朝时,就有湘,资,沅,澧“凡此四水,同注洞庭,北会大江”“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皆出没于其中。

唐宋时,洞庭湖水面一步向西扩展,号称“八百里洞庭有在巴丘西,西吞赤沙,南连青草,横亘七八百里。

明清之际,洞庭湖的面积继续有所扩展,明嘉靖年间,张居正为了保护湖北安陆和自己家乡江陵的安全,采取“舍南救北“的方针,在荆江北岸,筑成黄檀长堤,使洞庭湖北岸穴口基夲堵塞,长江水与沙泥全入洞庭湖,淤高水大,有增无减。

洪水期,湖面水域最大,才遂渐发展出来有西,南洞庭湖存在。

每年夏秋之交,湖水泛滥方园八九百里,龙阳(阳寿)沅江则西南之隅耳“。

到清道光以前(1850年)其时洞庭湖东北属巴陵,西北跨华容,石首,安乡,西连武陵(常德)龙阳,沅江,南带益阳而寰湘阴,凡四府一州九邑横亘八九百里,日月皆出没其中。

当时平常湖面积就达5600平方公里。

此后开始缩小,由于分流入湖的长江洪水夹带大量泥沙,湖盆不断淤积,人类农业生产粮食发展垦田围湖并流,湖面缩小到现在2623平方公里。

洞庭湖是水流性沼泽样变化性湖泊,河网平原地貌景观,桃花山,太阳山,太浮山在东,南,西三面环绕。

北部敞口马蹄形盆地,西北高,东南低,湖如长开口U字形,水深近二十多米,浅处六米多深,海拨三十五米上下,分为西,南,东三个洞庭湖。

从桂,川,鄂,赣,奥而来水系,有湘江,资江,澧水,和沅江四大江流及众多小河等,在南面汇入洞庭湖,北连长江。

是每年长江夏季最重要调控蓄水湖泊。

但从八十年代开始,西洞庭湖和南洞庭湖(北部)正向沼泽化演变,向无水少水发展,流域平均降水1427mm。

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2016亿立方米。

为长江的第一流域资源水量的来源地,占长江总水量流出的21%。

流域面积为14%。

是长江流域的重特大暴雨多发区,洪峰流量超量河道危险区,洪水灾害泛滥造成区。

由于长江的泥沙越来越多,湖床不断增高,水位不断抬升,导致蓄洪和泻洪能力不断减弱,人水矛盾,更加突出。

近年来每年都有洪涝灾害特大发生的危险,我们知道的96年,98年荆江决口,损失巨大,严重影响到湖南和全国总体经济发展,才使国家要下决心,根治水患,回复湿地生态功能,让湖南洞庭湖区社会稳定生活繁荣经济持续发展。

早前年就有朱总理批示,要回复到新中国成立时4350平方公里有水面积。

湖南还成立4350工程办工室,计委牵头,多方规划,形成合力才有近日的拆矮围堤大行动 。

保护洞庭湖,是保护长江之肾,是保护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向非法种植养殖,长期屡禁不止,破坏生态环境,威胁行洪安全的矮坝开刀。

是中央环保督察组的巡视后,对地方地府是一个警醒,要对面对未来发展,是要有为了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要有建没美丽中国战略目标和根夲大计,把生态文明建设当成政治责任和任务。

对个人实在要有攻坚破难的勇气,要有彻底整改的决心。

洞庭湖是早先是中国第一湖,通过松滋,太平,藕池,调弦(58年赌死)四口吞纳每年夏季的长江而来有大量泥沙的洪峰洪水,再变化较清水从东面城陵矶附近注入长江。

历史上最大面积时,是1644年到1825年湖水面有六干多平方公里水面。

1870年后长江发大水藕池,松滋,相继决口,长江洪水和泥沙滚滚流入洞庭湖,从此洞庭湖开始逐渐萎缩,1949年是4350平方公里,到现在变成2623平方公里,是泥沙淤积抬高添平的结果。

也有原来围垦造田解决吃饭的结果。

其中1949至1958年减少湖泊1209平方公里,占减少面的73%。

59年至80年又减少450平方公里占27%。

80年以后没有了国家级围湖,围垦和堵支并流并垸。

但不是好了,没有情况好转,由于长江洪峰必定到来,每年一定向洞庭湖带来泥沙量,58年以前是1.29亿立方米,湖床淤高3.6厘米,造成沙洲滩地6.2万亩,湖底慢慢添平了。

从1952年起到80年代注滋口河三角洲向洞庭湖内挺进13.5公里,淤宽了15公里,淤高2、5一5米形成大片淤地,和高地。

过去粮食不够吃,又以粮为纲。

泥沙淤积是富饶土地,在淤出洲滩,开垦农田发展粮食生产,是那时是中央和地方的重点工作。

才有52年南大通湖,赤天心湖,半边湖围垦。

55年钱粮湖新生垸及黄安围垦。

58年通江湖泊围垦都国家级开垦农田。

以后各省地市县个人开垦也是风起云涌 ,大小不一。

八十年中期是那里到处是水,现在到处是农田。

退田还湖,解决长江防洪问题的措施,是国家大计,也相当沉重,不但大量要移民的难以解决,每年长江的洪峰调控大量泥沙进入洞庭湖。

以后大量沙泥又去那里,去处也非常难?并不是象有人图上标红旗渠画线就引人关注,说好解决。

解决洞庭湖消失是非常艰难的问题,长江洪峰时节的泥沙越来越多,越来越黄,越要沉到洞庭湖内,夏天洪水越大越会更多更快把洞庭湖缩小,速度也会越来越快,。

洞庭湖是中国民族气候永恒发展环境保持湿润多雨保证的屏障,当它完全消灭以后,中国江南变化会成华北一样干旱,绝对不是没有可能。

因为由于湖泊消失,就没有了产生大量昆虫能够生存繁殖的空间,每天夏天无法产生大量产生微小昆虫在天空中飞翔,在冷热变化中它们的翅膀上的会无穷地形成水晶核,再被风送上天空云层化雨形成大量降水。

没有湖的生存条件和昆虫会越来越少,降雨也会越来越少,大地青山越来越干旱,越旱江河湖泊会越小,地上植被又会大量干死,更无法有大量水晶核形成,又是生物昆虫会更少,恶行循环大地会变得更加干旱的。

华北如此,东北如此,西北早就如此,湖是雨的母亲,湖多雨多,湖大雨大。

无湖就是干旱所在。

无论那里都在一样,保护洪庭湖,是保家,近处说保护湖南夏季人民生命安全。

远看就是保护中华民族的发展大业,没有洪庭湖,长江有缺水危机,华中,华北有缺水危机,中国有缺水危机,所以退田还湖是中央的英明决策,应该认真贯彻。

保护洞庭湖,如同保护我们子孙,保护湖南,湖北,华中,华北。

功在今天,利在干秋。

是伟大的事业,更是有成就感的事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0985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4
下一篇 2022-10-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