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第1张

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林则徐称得上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吗?

这要看什么标准了,如果按发现世界其他国家来看,张骞可以算第一个开眼看世界的国人。

如果根据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标准,更多的是发现西方文明的先进,并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来对照的话,我觉得明末的徐光启才是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清末的林则徐只能算是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很多人可能对徐光启并不熟悉,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明末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农学家、军事家、政治家。

徐光启原本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士大夫,后来归信天主教,取教名“保禄”。

当他成为天主教徒之后,徐光启开始通过传教士了解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技术。

跟林则徐等人相比,他的伟大之处在于,不仅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还身体力行,翻译并极力推广了《几何原本》等科学著作,向国内介绍了几何学;还和熊三拔合译了著名的科学著作《泰西水法》,收在他的科学著作《农政全书》中。

他从西方引进了圆形地球的概念,向国人准确介绍了地球经度和纬度的概念,他还向国内推广了甘薯、土豆等美洲高产植物种植,为后世清朝人口增加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此外,徐光启还大力发展了明朝火器制造技术和火器在战争中应用的理论,让生活在现代文明下的我们,也不得不对徐光启超越时代的惊人成就而惊叹和敬佩!徐光启主要是通过西方传教士了解西方世界的,在他与西方传教士的交往中,徐光启第一次看到了世界地图,第一次知道了中国之外竟还有那么大的一个世界;第一次认识到地球是圆的,还有一个叫麦哲伦的西洋人,乘船绕地球环行了一周;他还第一次听说意大利有一个叫伽利略的科学家,不仅制造了人类第一台天文望远镜 ,还能清楚地观测天上星体的运行 ……所有这些,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来说,都是闻所未闻的新鲜事。

徐光启生活在明朝即将灭亡的前夕,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徐光启富于爱国的热忱,他希望能够利用科学技术帮助国家富强起来,使人民能够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除了上述成果,徐光启还在垦荒、练兵、盐政等方面都多有建树。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徐光启曾经督练过使用近代火器的新军,并为此写下了大量的各种军事方面的奏疏、条令、阵法等,这比袁世凯天津“小站练兵”早了整整300年,但这些终随明亡清兴而化作历史尘埃,使我们国家的近代化进程也推迟了整整300年,每想到这里,我们怎能不慨然一叹,发出“天不佑中华”的感慨呢!!!满清入主中原后,实施愚民政策,不仅打断了明末西学东渐的历史进程,就连徐光启翻译的《几何原本》等科学著作,也不准再公开发行,借编撰《四库全书》之机,全部焚毁诸如《天工开物》、《武备志》等明朝人写的科学著作,直到满清亡了,中国留学生才从日本重新引进这些原本就是中国人编撰的图书,真是可悲可叹啊!明末多少仁人志士,花费无数心血,努力从西方引进的科学成果,就这样被毁于一旦,“西方科学思想”也沦为康熙 、雍正 、乾隆等满清皇帝个人所独享的业余爱好了。

直到清末,满清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打怕了,才开始推行“新政”,在废科举、兴新式学堂时,才想到要把几何学等西方科学思想重新纳入学生的必修课程,这比徐光启时期又晚了近三百年,而历史又有多少个百年可以蹉跎?中华民族又有多少人因此而备受列强羞辱,惨遭屠杀呢?不说了,一部满清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血泪史!

我是尚武先生,我来回答!不算开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魏源是湖南邵阳人,清朝著名的思想家,与龚自珍齐名,同属主张“经世致用”的今文学派,曾任内阁中书,晚年弃官学佛,整理著述,隐居杭州。

魏源生活在动乱的年代。

鸦片战争爆发后,他深感外敌入侵、国势孱弱,遂于1841年入两江总督裕谦幕,直接投入浙东的抗英斗争林则徐被朝廷革职后,魏源辞幕发愤著书,次年写成《圣武记》书中记述了清朝自开国至道光之前的重要军事活动,颂扬盛世武功,探索王朝历史盛衰的规律,筹谋海防之策和国家强兵之道,意在激励当朝统治者发愤图强,振兴武备。

后来,林则徐禁烟失败,在发配伊犁之前,特意将他自己主持编译的介绍世界各国情况的《四洲志》书稿托人带给魏源。

魏源以《四洲志》为基础,又广泛搜集了中外文献资料,编成《海国图志》一书;后来他对该书作了修订,将初版时的五十卷本扩充至百卷本。

《海国图志》叙述世界各国的地理分布和历史政情,分析鸦片战争的经验教训,探求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之道,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如西方制造战舰、火器的先进技术,“师夷长技以制夷”。

书中甚至谈到具体的战术方案,如主张避敌所长,攻敌所短;不与敌在海上交锋,而在内河严密布防,诱敌深入,然后堵截歼灭。

全书集中体现了魏源希望国家变革图强的进步思想,提出善于向西方学习,最终必能制服强敌,不善于学习,只会受人欺凌。

魏源不仅主张兴办军事工业,改进武器装备,还提倡创办民用工业,允许私人设立厂局,自行制造和销售轮船器械,如量天尺、千里镜、龙尾车、凤锯、水锯、火轮舟、自来火、自转碓、千金秤等,认为只要是有利于民用的,都应该鼓励兴造,使国家的工业尽快发展起来。

此外,他建议设立翻译馆,专门负责翻译外文书籍;建议在福建、广东两省举行武试,增设水师一科,如果发现能够造西洋战舰、火轮舟、飞炮火箭、水雷奇器的人才,就应破格赐予科举出身,以此鼓励科学发明。

魏源认为“中国智慧无所不有”,中国“人才非不足”,“材料非不足”;如果能掌握西方的新式生产技术,多年之后,必然“风气日开,智慧日出,方见东海之民,犹西海之民”,从而使中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此外,魏源对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也十分推崇,例如,他认为瑞士“不设君位,不立王侯”,“推择乡官理事”,是西方的桃花源;又称赞美国“以部落代君长”的政治制度非常理想,可以长久地推行。

魏源的这些理念和要求改革的思想,对当时闭关自守、以天朝自诩的大清帝国,无异于一股惊世骇俗的冲击波,魏源由此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当然,由于时代和个人知识、经历的局限,魏源对西方也有一些错误认识,比如,他认为外国传教士会残忍地把华人的眼睛挖出来,配上铅粉来炼制白银,这就无疑是荒诞之说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10052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4
下一篇 2022-10-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