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有味是清欢什么意思

人间有味是清欢什么意思,第1张

人间有味是清欢什么意思 怎样理解苏轼的“人间有味是清欢”?

清欢是来自对平静的疏淡的简朴的生活的一种热爱。

……林清玄无声而漫漫的人生路,平凡的世界,平凡的生活。

从懵懵懂懂.少年不羁.风华正茂到历经沧桑.阅经世事,砥砺前行,安静从容。

用平常心看世界,用欢喜心过生活。

亦是,见落花有情,见流水有意。

用诗意描绘生活,万物皆成诗意;用感恩的心汇集山水,赏悦目的画。

微笑自自然,安静从容便是我的…人间至味是清欢!

读苏轼,越读越有味。

理解一个人的感受,要看那人当时发生了什么,还要看当时的时间之前后还曾经发生了什么,今天的果,一定会有昨天的因。

要读懂苏轼某时的的心境,就要知道他某时前后的心境。

苏轼21岁中进士,43岁因“乌台诗案”入狱,虽大难不死但被贬黄州,被隔离了政治,他也从“文章独步天下”的苏轼转变成了辟畦耕作的苏东坡,变成了东坡居士。

被贬黄州的几年,苏轼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其中的1082年,有三篇文章很出名,也很有味道:1.三月七日,写《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2.七月,写《赤壁赋》。

3.十月,,写《后赤壁赋》。

“莫听穿林打叶声”,点明苏轼心态不受外物萦怀,“一蓑烟雨任平生”,虽然政治风雨凄清不断,风吹雨打,而他始终从容、镇定、达观。

归去之后,看刚才刮风下雨的地方,哪里有什么雨,哪里有什么晴。

所谓风雨,所谓晴,不过是人心中的幻象。

天气如此,人生亦如此。

《赤壁赋》用主客互答的形式,表达了江上清风有声,山间明月有色,江山不改,风月长存,一切都在变化,万物皆无穷,“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徘徊其间而自得其乐。

苏轼从小浸润道教文化,而白鹤历来是道家的神物,《后赤壁赋》中,在苏轼眼里,不作稻粮谋的白鹤,就像一个隐逸者,是高蹈于世外的象征。

文中的白鹤孤独、寂寞、高贵、幽雅、超凡脱俗。

苏轼借孤鹤言心境,表现他遗世飞升的精神。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1084年,一纸调令,苏轼要赴任汝州团练使,在路上,他写下了《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早已超脱了荣辱,看淡了政治上的起伏,过惯了居士的生活的苏子,新的岗位还能在他内心唤起多大的波澜呢?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就要疏离园田了,对于更愿意清静不争的苏子,人间真正有滋味的还是清雅恬适之乐,喜欢的还是能够让人乘物游心、超然自得的清淡之欢。

不用珍馐馔玉,不需丝竹喧嚣,一清茶,一嫩芽春盘足矣,人间有味是清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10866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4
下一篇 2022-10-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