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感性知觉得到的认知就是感性认识;通过对感性表象认识进行本质抽象的理解则称之为理性认识。
理性与“冷静”关系不大,与发现事物的“本质”相关。
我认为感性认识是凭直觉和表象看待人和事物,也较为片面,看不到本质。
我年轻的时候就看了一场印度电影,片名是《流流者》。
讲的是法官与小偷(流浪者)的故事。
其中法官讲了一句“法官的儿子是法官,小偷的儿子就是小偷”的台词,对我感触很深。
参加工作后,我确实也体会到了社会上是只重衣衫不重人,以貌取人,以家庭背景看人,以致埋没了人才,乱费了人才。
印度存在着种姓,我国也有三、六、九等,也存在差别。
还存在着论资排辈的现象。
鄙视弱势群体,看不起体力劳动者,不愿当工人和农民。
甚至认为贫困家庭难以培养优秀人才。
其实寒门也出俊杰,我们很多革命老前辈都是苦出生,穷者思变,任何事务都有其复杂的一面,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到事务的成因和内在的联系,通过解剖麻雀和实践得出正确的结论,达到理性的认识。
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少犯错误,实现公平、公正、和谐社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