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这里面存在一个非常经典的劝学故事。
吕蒙当年可是一个不学无术的家伙,从小在军营里长大,并没有什么文化知识。
不过他人很聪明,早就被孙权所发现,两个人的关系也非常好。
不过孙权发现吕蒙这个人不读书,他想要重用吕蒙都没有机会,所以就劝告吕蒙,希望他能够多读书。
后来发生了什么呢?第一,吕蒙果然发奋读书,手不释卷。
在孙权的刺激之下,吕蒙发现自己只要不读书,就永远没有出头之日。
现在大好的机会摆在他面前,他没理由不把握好,所以吕蒙果断开始了自己的读书生涯。
人一旦努力起来,谁都会感到害怕。
这文盲吕蒙同志此刻居然手不释卷,每天读书读到深夜,实在是让人有些害怕,认为他是不是疯掉了。
第二,吕蒙得到孙权和周郎赏识,成为军中重要将领。
吕蒙读书的事情立刻得到了宣传,就连当时东吴军队领袖周瑜知道了以后,都甚是欣慰,主动前来探望,发现他果然在读书,所以就将这件事告诉了孙权。
孙权大喜过望,立刻前来军营中查探,跟吕蒙聊了一会儿以后,发现吕蒙的才学大有长进。
他跟周郎合计了一下,吕蒙便成为了军中的重要将领,紧追鲁肃之后,成为东吴第三任大都督。
第三,读书不求甚解,真的没什么大用处。
那么有人文读书不求甚解有没有用呢?其实我要反问,你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是为了学到书中的知识。
如果只是囫囵吞枣地略过的话,根本就不可能学到知识。
所以读书必须要静下心来慢慢品鉴,还要做好笔记,只有长此以往,才能真正学到东西。
我想吕蒙在读书的时候,一定是做了不少笔记,或者说他读的书数量不多,却能细细咀嚼。
所以他进步的非常快,孙权看到了都说出了千古名句,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谢谢邀请!“不求甚解”意思是只领会大意不在字句上过分追究,现在多形容用心不专。
那么读书不求甚解有用吗?其实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在实际读书中,我们会经常遇到不求甚解和刨根问底的矛盾,关键在于如何把握。
下面讨论一下读书不求甚解的好处和坏处。
读书不求甚解的好处:1. 知识如海洋,学海无涯,而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难以做到在方方面面求其甚解,刨根问底。
不求甚解讲求知其大意,领会其精髓,在拓宽知识面上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每个领域,每门学问,都是有非常深刻的理论,除非你是某个领域的专家,致力于研究某个目标,否则你很难刨根问底,对每个机理都了解透彻。
在你广泛阅读,拓宽知识面等时候,不求甚解发挥其应有作用。
2. 读书时很多时候不需要全面深究,很多细枝末节并非关键,你首先是要把握住重点,如果重点都把握不住,核心点抓不住,那些细节有何作用?正如汽车,如果发动机有问题,你还在在意车上某个按钮形状吗?这其实是一种读书方法问题,在很多时候,只需要掌握其要义即可,很多知识不需要花过多精力钻研,因为它对你不一定有用,你对它有一定了解就足够你侃侃而谈,以及知其原理,不会产生那么多为什么(比如汽车怎么会跑)。
3. 有限的时间可以了解更多的原理和方法,在用到的时候再去深究。
比如你做科研,你得了解大量的方法、每种方法的特点和适用的场景,在后面遇到问题时,能产生灵感,想到以前看到的某种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然后再回过头去深究。
如果你没有原始积累,没有对一些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很难提高效率,有效解决问题。
4. 有的知识受限于阅历、脑力,很多时候你会有这种感觉:当时怎么也理解不了,后面恍然大悟。
读书也是一样,有些不懂的可以先保留,随着阅历的增加,后面经常会顿悟。
不必花过多精力。
读书不求甚解的坏处:1. 人立足于社会,必须有所专长,你做什么,擅长什么很重要,即核心竞争力,读书也一样,必须也要有核心点。
你是即将要考试的学生,那读书就是要立足要考试的科目,注意细节,掌握原理,否则很难做到举一反三;你是研究某个领域的专家,那你就要钻研这个领域的原理,了解行业动态,研究缺陷,找到改进点和研究点。
此时已经不能不求甚解,而需要弄得透彻。
这点对人的主要精力是个考验,因为你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总之,读书时,有时候不求甚解,但有时候又不可浅尝辄止,还是需要随机应变,针对不同情况、用途、目的,采取相应的策略,合理把握相应的“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