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不能单独理解,要和前面的话、后面的话联系在一起。
这句话的前面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然后才接到这句。
“亦复如是”的意思是:也是这样。
这两句话如果正常说,会非常啰嗦。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受不异空、空不异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
想不异空、空不异想,想即是空、空即是想。
行不异空、空不异行,行即是空、空即是行。
识不异空、空不异识,识即是空、空即是识。
心经有多个版本,有类似这样的翻译。
但我们比较熟悉的版本,为了简洁流畅,在说完第一句“色即是空”以后,直接说:受想行识,也是这样。
不重复说了。
两句话也可以这么说:色受想行识,不异空、空不异,色受想行识。
色受想行识,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
色受想行识叫什么?五蕴。
所以这句话还可以这么说:五蕴不异空,空不异五蕴,五蕴即是空,空即是五蕴。
这两句话其实是在解释前面的一句:五蕴皆空。
五蕴离不开空。
空离不开五蕴。
五蕴就是空。
空就是五蕴。
流行的简洁版不太方便大家理解。
啰嗦版反倒是方便理解。
换成啰嗦版,每一句都能仔细的去体会,而不是:也是这样,一嘴带过。
反正我个人在念这句的时候,有时候会停下来,心里再重复一下:受不异空、想不异空......这样理解的更准确。
然后还要连上后面一句: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是”还是:这,的意思。
“诸”是多个的意思。
“是诸法”的意思是:这些法。
哪些法?就是前面的:色受想行识、五蕴。
色:物质世界包括我们的身体。
受:我们思想意识的接受。
想:我们思想意识的执着追求。
行:我们思想意识的运行。
识:我们思想意识的分别、判断、取舍、喜恶。
色是硬件,受想行识是软件。
色是物质世界和身体以及各个能感知的器官。
受想行识是意识。
硬件和软件结合,众生和世界才能成立。
五蕴、色受想行识,这些软硬件统称:法。
所以佛家的法,和小说里佛法无边、降妖除魔不是一个概念。
世界、我们的身体、意识,也就是色,是由原子临时聚集到一起组合成的。
色,只是这些东西的一个统称,并不是真的有一个东西叫色。
并不是真正有一个东西是世界、我的身体、意识,世界和“我”只是这些原子组合到一起的一个统称,临时的。
最后这些原子散了,世界没了,我也没了。
而以为自己的身体、意识是真实存在的,世界上其他的东西也是真实存在的,并执着的追求,死不撒手,就叫:好色。
喜欢妇女是好色,但只是好色的很小一部分。
贪恋权利、金钱、地位、名声、玩物、食物......都叫好色。
是诸法空相,这些法,哪些法?也就是前面说的,色受想行识、五蕴。
这些法都是“空”,是“假相”。
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都只是临时产生的假相,实际上这些东西,也就是我们的身体和意识,没生过也没灭过,没被污染过也没清净过,没增加任何东西也没减少任何东西。
色受想行识,五蕴,构成世界、“我”的物质和意识,都是空,都是假相。
包括我们遭受的烦恼痛苦。
如果能体会到这点,所谓的烦恼痛苦也就不存在了。
这就是开始说的: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如果能照见五蕴都是空的,一切的烦恼痛苦都解脱了。
当然得“照见”才能解脱。
对于咱们凡夫来讲,都是根据心经所说的在猜测、设想、推理......远远没达到用心实实在在验证的程度。
所以,苦厄还是一样都少不了:说食不饱。
至于这里面的概念:五蕴、空、相......就不详谈了。
只捋顺一下语法: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这几句要连冠在一起来理解。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是统一标题。
色不异空,亦复如是,是拆开五蕴皆空的标题,详细说每一蕴都是空。
最后一句是描述五蕴皆空的形式:空、相、不生不灭。
最开始讲:照见了五蕴都是空,一切的烦恼痛苦就解脱了。
之后,又把五蕴拆开了再详细讲:色就是空,空就是色,色跟空是一体的,谁也离不开谁。
讲完了色蕴,接着说: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也是这样。
这四蕴也是空,也离不开空,和空是一体的。
这两句话总结起来,说的还是五蕴皆空。
下面的一句:是诸法空相,是把色受想行识,前面单独讲的五蕴又总结到一起,诸法,还是五蕴。
是诸法,是,指的就是前面说的色受想行识。
说的还是五蕴皆空。
但在这里描述了一下空是怎么一回事: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换成现在的语言大体是这个意思:1、“照见”我们的物质世界和思想意识(五蕴)都是空,就能从痛苦烦恼中解脱出来。
2、物质世界(色)是空,空是物质世界,物质世界离不开空,空也离不开物质世界。
思想意识(受想行识)也是这样(亦复如是)。
3、物质世界和思想意识(是诸法)都是空,都是假相。
我们的物质世界和思想意识从来就没生过,未来也就谈不上死。
没得到过什么也不会失去什么。
没污染过也谈不上清净。
“我”和这个世界,不是真实存在的。
我和这个世界都不是真实存在的,所谓的痛苦烦恼也不是真实存在的。
自然也谈不上有什么苦厄需要去解脱,它自己就没了。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段要放到一起去理解。
既然这些都是假相,不是真实存在的,压根就没发生过,那么也就:是故(所以)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我和这个世界不是真实存在的?那我和这个世界到底算什么?颠倒梦想!还可以继续连冠着去理解。
意识到自己在做梦,这些都是假相、空相,然后“远离颠倒梦想”,也就获得解脱了:究竟涅槃。
谢谢邀约。
观自在菩萨,行深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于是,就对舍利弗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此。
”我们先来理清其中一些词语要义,“蕴”者积集、类别的意思。
佛教将包括个人心身与心身环境的一切物质与精神分为五种“集聚”,故称“五蕴”。
五蕴即为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
色就是一般所说的肉体或物质,其意即为物质或肉体的积集;受是领纳义,即肉体对境之感受与精神之知觉等的感受作用;想是对于已受境界,进而分别想象,即对外境而在心中想象事物种种相貌形状之作用;行是迁流造作之义,前灭后生,念念不停,所以叫做行,即意志与心之作用;识是了别义,了别和识知所缘所对的事物。
五蕴皆空意思是说无论物质现象(色)或精神现象(受想行识)均属因缘所生,无固定不变之自性,唯有假名,而无实体。
五蕴皆空,因缘起而性空一一“色不异空”;依性空而缘起一一“空不异色”;缘起无自性当体即空一一“色即是空”;性空为缘起所依即是缘起之本体一一“空即是色”。
所以这样来理解世间存在的色,本来就与空不是异质的,作为存在之底蕴的空也与任何事物形式没有什么不同,那么,物质的本体就是空,空的现象就是物质,人的受想行识也应该看作是这种“色”与“空”的统一。
也就是说五蕴与空不异,而且相即,色空不二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