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字的演变里藏着大历史和大文化,牛到不可思议。
记录一年的有年、岁、载多种说法。
这是由于体系不同而造成的称呼差异。
年语音出自莲花,主要是内陆支民系的称呼,沿海支称载,出自右边沿海支宰象屠宰这个工作。
左边内陆支则负责称象,也是沉香宝莲灯故事的由来。
年字甲骨文是由禾人两字组合而成,这是年的原貌。
但到了周代金文则改成了禾七两字组合,周代金文会把很多字的局部修改称七。
比如萬字原本下部是钩子,周代金文加一横改为了七,但到了秦小篆则把下部改为了九。
可见周秦的世界观是有分歧的。
周代更认同母系七仙女,而秦代则不认同了。
周秦都是西部返回的羌人为主,为何差异巨大?这其实是西周几百年间羌方和鬼方闹翻了。
如果去考察历史蛛丝马迹一定会有发现。
这里不具体说了。
年字金文特别之处是下部的这个七是旋转180°倒置的七,正是德国7的写法。
德意志正是七仙女的父系后代,日耳曼也是鬼方的白种部分。
羌方和鬼方又都是从中东返回的以色列群体。
金文里年字下半部就是德国七。
年字到了小篆又变了,禾七改为禾千了。
千代表白种以扫族,英语千就读扫人的,是苗蛮的第二个白种联姻对象。
就是说秦人把第一个白种联姻对象七仙女的认同改为对第二个联姻对象的认同。
历史也确实如此,秦崛起的时代正是匈奴体系兴盛的时代,白匈奴入侵印度、波斯,建立古罗马,古罗马同时有黄匈奴。
白匈奴就是以扫族。
后来汉朝把古罗马称为大秦就是这个原因。
然而到了汉代,年字又变了,这一次采取了折中的做法,把千和7都加上了,唯独丢了禾。
丢掉了年的禾人这个核心。
千是人十两字,代表白种第十族,同时苗蛮脱离九黎后也自称第十族,所以戎字也是十戈。
汉代隶书的年字拆解后就是千和7组合,一方面是采取了折中做法,两个母系都认。
另一方面神奇的是7这个符号出现在年字里又再次印证,先秦就已经知道这套数字了。
这套数字出自中国古文化和汉字,编纂成体系的数字应该是羌方和鬼方在新疆完成的,包括拉丁字母。
后来又闹翻使得这些被白匈奴继承,但其实德国光明会标志里有这套数字和字母。
德国光明会图标。
汉族古代其实是知道这套数字的。
但是我们有一套更具有文化意义的数字,以及方块字体确立,不适合曲线体的‘’阿拉伯数字‘’。
比如尻字在变体秦小篆时也有反映。
秊同年,有人说秊才是正体,其实要追溯的话禾人的秂才是正体。
与你的什么母系认同都没有关系,就只是代表农耕而已。
秊是正体,草化成了“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