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将问题的答案归结为一句话:历史的选择。
明朝的灭亡属于必然,而历史选择了满清取而代之则带有偶然的因素。
富裕的江南与所有王朝的命运一样,大明王朝也逃不出历史兴衰的轮回。
明末,国家体制已经腐朽到极点,属于典型的“国穷商富”。
依靠东林党的庇护,江南一带的大商贾们将赋税基本都转嫁给了底层的农民。
而占据少数的统治阶级还兼并了大量土地。
土地兼并看看土地:明初土地850万余顷,到了弘治15年(1502年) 锐减至422万余顷,基本减半。
再看人口:明初1600多万户到了弘治年间只剩下900余万户。
也接近减半。
地主隐瞒的土地数量日益加多,与之相对的是占据多数的失地农民已经生活在死亡边缘。
失地农民这些矛盾积攒在一起,已经到了靠国家自身的机制无法调解的地步。
可以说,整个王朝当时已经处于一种崩溃的边缘。
无论是总兵造反,还是农民起义亦或是外族入侵都可能导致崩溃的爆发和王朝的倾覆。
可以说,明朝被取代是历史必然,而至于会被谁取代应该属于历史偶然。
在所有可能取代大明政权的力量里面,满清不属于文明程度最高的一个,但绝对是最积极向上的一个。
建州女真从万历11年(1583年)开始,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趁明朝无暇顾及周边少数民族的机会,开始逐步征服周边各个生女真、熟女真部落,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
在做好各种准备后,于明万历46年(1618年)以“七大恨”祭天,起兵伐明。
到1644年,经努尔哈赤、皇太极两代人的努力,后金已扫清明朝在辽东除宁远之外的所有军事据点,直逼山海关。
皇太极而且,后金还通过军事、安抚、联姻手段收伏漠南蒙古诸部,建立了除满八旗之外的蒙八旗。
通过招降纳叛,建立了以 *** 控火器为主的汉八旗,收降了一批明朝文臣武将。
又通过军事进剿,迫使向明朝称臣纳贡的朝鲜政权臣服于满清。
满清八旗相形之下,满清取代大明也就顺理成章了。
(皇太极)大明之后是大清,大清之前是大明。
大明开国朱洪武,大清建立属女真。
不说大明,只说大清。
这是中国最后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是有少数民族女真(满族)建立的。
问题来了,为什么是女真这个少数民族?难道这是必然吗?不是必然,这有一定的偶然性,一个环节出错了,大清可能都统一不了华夏。
1、历史的车轮滚滚先前,大清竟然靠着原始的“弯刀弓箭”就打造了一个大一统的王朝,说是完全靠实力,有多少人信?明朝的疆域不大,但明朝把北方的蒙古赶得到处跑,让蒙古人没有像成吉思汗那样再创辉煌。
可是,努尔哈赤来了,这人聪明啊,他早先依附于明朝,后来势大,建立了后金。
就算建立了后金,和明朝想比,实力还是比不上。
孙承宗、袁崇焕等人,面对努尔哈赤都有很大的胜算,而且,努尔哈赤后来被袁崇焕一炮轰死。
但是,不怕鹰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崇祯就是那个猪一样的队友,听信谗言,判断袁崇焕不忠且“通后金”,于是被凌迟处死。
这样的大人物都能被处死,谁还敢冲在一线?这太伤人的士气了。
也许,合着大明要灭亡,连年的天灾导致百姓流离失所,饿死无数。
于是,民变开始了。
各路义军纷纷揭竿而起。
这其中,闯王李自成的队伍越发展越大,到了最后竟然让大明无可奈何。
果然,堡垒往往是从内部攻破的,大明面临两线作战,很多官员明哲保身,多年的党争让国力无比虚弱。
于是,李自成得手了。
2、在李自成进了北京城后,崇祯上吊死在了煤山那棵歪脖子树上,大明的历史轻轻地翻了过去。
一个旧世界打破了,一个新世界仿佛建立了,这是一个新的开始。
也许,李闯王,最突出的就是“闯”字了。
闯进了北京城,不知道皇帝该如何当了。
这也难怪,他也没有当皇帝的经验。
但是,朱洪武、赵匡胤等人,谁有当皇帝的经验?也一样没有。
刘邦进了咸阳城,还知道“约法三章”,而李自成开始还做得像模像样,宣布:“敢有伤人及掠人财物妇女者杀无赦。
”如此一来,开店的照样开店,上街的依然上街。
除了换了个朝廷,百姓的生活基本没改变。
农民起义当权后,最恨的是谁?当然是官了,要不然就不会说“狗官”了。
闯王根基未稳,但钱粮不够,于是开了个口子:拷掠明官,四处抄家。
于是如此的一幕幕出现了,不少泥腿子起义军,敲打着官员那高贵的头,吼道,你不是牛逼吗?你不是猖狂吗?来,给爷笑一个,说说你们家钱财放哪里了?没钱?上刑罚。
还没钱,杀。
就这样,京城里至少有一千多大小官员极其家属死亡了。
而官员们漂亮的女家眷们,也成了起义军官员的床上用品。
这也难怪,李闯王一进都城,就把一个宫女窦美仪封为了妃子,下面人能不仿效吗?这样的大顺政府,实在是过分。
但即使这样,局势还是在掌控之中。
如果,李自成聪明一些,先采取安抚策略,先稳定人心,那还能有大清什么事呢?3、命运终于给李自成出了个难题,山海关还有吴三桂镇守,而大清是大顺最重要的对手,怎么办?万一吴三桂倒向了大清,放大清入关岂不坏事了?于是,有人出了个臭主意,把吴三桂家的人抓起来,当人质,这样可以让吴三桂不敢投入大清怀抱。
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是,抓了人家几十口人,看吴三桂小妾陈圆圆天姿国色,刘宗敏就此抢了去,这实在让吴三桂受不了了。
《明史·流寇》称:“初,三桂奉诏入援至山海关,京师陷,犹豫不进。
自成劫其父襄,作书招之,三桂欲降,至滦州,闻爱姬陈沅被刘宗敏掠去,愤甚,疾归山海,袭破贼将。
自成怒,亲部贼十余万,执吴襄于军,东攻山海关,以别将从一片石越关外。
三桂惧,乞降于我。
”这写得很详细了,吴三桂很愤怒,先是回来报仇,自己打不过,于是投降了大清。
从这之后,大清入了关,在吴三桂和大清联手下,大顺被干败。
如果,李自成不是四处抄家,不是滥杀官员,约束好下属,让吴三桂坚定地站在自己这一方,大清未必能成事。
从上面可以看出来,李自成还是适合打天下,实在不适合守天下,将大好江山拱手送给了大清,可惜!太可惜了!(陈圆圆剧照)总而言之,大清成为中华民族最后一个有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有一定的偶然性,毕竟,他们是在明朝最虚弱,而且出现内乱,李自成策略失误,且吴三桂投降的情况下,才夺了江山。
如果大明末期么有那么多的天灾,没有李自成的内乱,或者没有吴三桂的投城,大清想顺利夺了华夏大地确实很难。
不过,话说回来,大清的前一百年(1636-1735年),还是不错的,在康熙手上疆域广袤,在雍正手上国库丰盈。
从这点来说,得感谢这两人,特别是康熙老爷子做得不错。
但是,从1735年之后的乾隆上台后,继续实行闭关锁国,实行各种文字狱,没有创新,错过了第一次工业大革命,才导致清朝开始没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