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就是图画书,图画书就是绘本!绘本翻译自英文picture book,最先由日本人借用汉字翻译使用,后来经由台湾香港传入内地,“引入者”正是鼎鼎大名的幾米,1998年和1999年内地引进出版的《森林里的鱼》《向左走,向右走》等畅销书将“绘本”一词第一次做了普及。
“图画书”算是固有名词,1935年的图书分类中就有这个品种。
我觉得对应picture book也是绝佳。
建国后的图书分类中对应的称为“图画故事”,我们现在看各种绘本的版权页上版本数据都会写着“儿童文学-图画故事”。
其实民国时期也有也有“儿童图画故事”的说法,更对应于现在的绘本概念。
因为有着这样的起源,国内有一部分研究者、推广人比较喜欢使用“图画书”,比如朱永新先生、梅子涵教授等等,也有不少人喜欢用更流行的、更简短的“绘本”一词。
就我个人而言,一开始我也刻意强调是“图画书”,慢慢觉得大可不必,绘本、图画书都能很好地阐释这一类图书的内涵即可,不必纠结于名字。
这本儿童图画故事出版于1932年无论绘本,还是图画书,都指的是经过设计的文字和插画组成的一种图书,是社会、文化和历史的记录。
当下,绘本因为亲子阅读的大力推广,已经从幾米时代的“成人绘本”演变成专指为儿童创作的图文并茂,共同叙事、讲理、传递知识的图画书了---请注意,这是广义绘本的概念,甚至可以将连环画涵括其中。
而狭义的绘本/图画书更多指向故事性。
因此,现在绘本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它是儿童的童年经历和体验,是儿童文学。
图画书也称为绘本,那么到底什么是图画书呢?给小孩子看的书都是图画书吗?当然不是。
关于图画书,并没有一个简单、明确的定义,这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我们只能从多个角度去说明。
首先,大量文字中配有几张插图的故事书并不是图画书。
图画书,是通过图画和文字来共同讲述故事,图画和文字的内容要一致并且配合紧密。
图画书,在英文中被称为Picture Books,这就不难理解,对于图画书来说,图画是它的生命,图画要能准确地表现出故事的内容,让还不识字的孩子只看图画就能了解故事的大概;图画书的篇幅虽然比较短,却完整地讲述了一个故事,除了在开头会清楚地交代时间、地点、人物这三个基本要素,接下来会通过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形成一个连贯的画面,逐步带领读者进入书中的世界。
无字图画书就很好地诠释了图画的关键作用,这类书虽然没有文字,却包含了千言万语。
有两本比较经典的作品,一本是美国作者彼得·史比尔的作品《下雨天》,一本是英国作者雷蒙布力格的作品《雪人》。
这两本书讲述的是下雨和下雪之后,孩子们出门玩的故事,篇幅相对较长,接近40页,图片以小插图为主,展现了孩子们的很多动作,可见只用图画也能表现出了完整而精彩的故事。
图画书的这种表现形式,最早可以追溯到1658年,由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为孩子们编写的《世界图解》。
而现代图画书的起点,一般认为是1902年,由英国作者阿特丽克斯·波特创作的《兔子彼得的故事》,也就是现在大家所熟知的《彼得兔》。
目前正在上映的电影《比得兔》就是根据这个故事改编的。
如何挑选有品质的图画书?图画的品质是选择的关键。
当我们翻开一本书,首先要看图画能否准确地表达故事,此外,图画所表达的内容要比文字叙述出来的内容更加丰富。
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母鸡萝丝去散步》这本书,全中只有8句话,每句话都很短,这8句话只向我们说明了母鸡萝丝散步的路线,对于一直跟在她身后的那只狐狸却一字未提,但是从插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狐狸的遭遇。
说完了图画,我们再来说说色彩。
色彩起到的只是辅助作用,黑白色的图画书也有很多好的作品。
我们就以《快乐的一天》这本书为例,全书只在最后用了一处彩色,其余全部是黑白色,黑白色并没有减弱故事的表现力,反而更能突显冬天带给我们的感觉。
一开始,动物们都在睡觉,然后他们醒了,全都朝着一个方向跑,跑着跑着,又突然停了下来,围在一起在看着什么,在看什么呢?作者在最后才揭晓答案,这个答案就是全书唯一一处色彩,一朵黄色的小花,原来动物们看的是这朵小花,到此,谜题虽然解开,但又预示了一个新的开始,那就是春天来了。
为孩子选择高品质的图画书,坚持亲子共读图画书,引导孩子走进图画书的美妙世界,感受快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