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木遗风

端木遗风,第1张

端木遗风 自古文人饿死,大家如何看待这句话?

自古文人多饿死,这个结论有些言过其实,但文人大多数过着贫寒的生活确是不争的事实。

都说穷文富武,学武的人需要拜师傅、需要营养、需要器械且费鞋、费衣,这都是不小的支出。

而学文和学武相比开销无疑会少很多。

因此贫苦人家孩子若想出人头地,学文是最佳选择。

学文的人一旦金榜题名,即可光宗耀祖鸡犬升天。

但高处不胜寒,金字塔尖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还是在底层苦苦挣扎,名落孙山是大概率的事。

于是研心苦读从头再来并周而复始。

本来家境贫寒,又常常名落孙山,诗与远方又在前方给人召唤、给人希望,于是又孜孜不倦地临窗苦读于清寒之中。

都说百无一用是书生,未成名之前的文人大多苦哈哈,纵有旷世奇才亦是养在深闺无人识,而文人又自侍风骨,鲜有偷鸡摸狗之辈,继续清贫也是理所当然。

拿现在全民自媒体来说,靠文笔吃饭而又收入颇丰的又能有几人?除非你早已成名且自带流量,大多数人只是三瓜两枣聊以慰藉而已。

综上所述:文人饿死的很少,但清贫者居多。

这个话不对,文人有饿死的,但要说文人多饿死就有的夸大其词了。

《论语》:“泛爱众,而亲仁。

而有馀力,则以学文。

” 。

在古代,有钱而无事做才学文。

那么至少大部分学文的都是有点家底的人家。

文人饿死的前提需要败家,不能说文人大多数都是败家子,所以也就没有文人多饿死这一说。

不过文人多困厄道是事实。

因为文人多是想做君子的人,给自己套了许多条条框框,做起事来缚手缚脚,放不开。

所以很容易遇到困厄。

《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

”。

孔子说:“君子即使穷途末路,依然固守节 *** 和本分,小人身处逆境,就容易想入非非,胡作非为。

”。

固守节 *** 和本分变成了固守文人的节 *** 和本分。

于是一些文人通常不愿意做小工、小商。

高不成,低不就的。

本身可能家底也不厚。

于是坐吃山空。

这种现象是存在的。

但这只是一小部分。

有很大一部分文人是学有所成为官一方。

中国是一个重视文人的国度,一般情况下。

文人要谋一个差事应该要比一般人容易一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1378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5
下一篇 2022-10-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