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沙湖翻译

游沙湖翻译,第1张

游沙湖翻译 苏轼的《游沙湖》写的是什么?

先说答案:写的是苏东坡用生命装X的故事。

这篇文章,你不能独立去看,否则,除了末尾那首小词,其他意义不大。

但是如果你对东坡比较了解,把这篇文结合《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来读,其趣味就无穷了,咱们看下原文:《游沙湖》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蛳店。

予将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

……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是日,剧饮而归。

故事很简单,苏东坡在沙湖买了一块田,这天跟朋友一起去看田的时候,路上生病了,找了个聋哑人看病。

病好之后,东坡和这个聋哑医生一起游玩,看了溪水西流,有感而发,作了一首《浣沙溪》词。

最后,剧饮而归。

读到这里就很奇怪,为什么去看一下田,就能生病?翻开东坡年谱一看,这篇文章作于元丰五年3月,想起《定风波》作于元丰五年3月7日,也是在沙湖道中,不由细思极恐。

这首《定风波》,一开始就点明了时间、地点、事件: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说3月7号这天,东坡和朋友一起游玩在沙湖,喝了很多酒,突然下起了雨。

由于没有雨具,大家都忙着躲雨,非常狼狈。

东坡冷眼看着这群俗人,在雨中“竹杖芒鞋”漫步,还“吟啸且徐行”,在他眼里,这些俗人“皆狼狈”,非常嘲讽。

然后一阵“料峭春风”吹来,吹醒了东坡的酒意,也吹得东坡“微冷”,然后……他就“因往相田得疾”了。

所以我说这是一个用生命装X并且失败的故事。

明明是个小酒量,还偏要喝酒,喝就喝吧,还要吹风淋雨嘲笑别人,这下好,生病了吧!病好之后呢,还不吸取教训,“是日,剧饮而归”。

真是不爱惜生命的一位同学啊!

首先谢谢邀请回答。

苏 轼:游沙湖①【原文】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

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②。

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③,遂往求疗。

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④。

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⑤。

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

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⑥。

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

下临兰溪,溪水西流。

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⑦!是日剧饮而归⑧。

【注释】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

仁宗嘉佑(1057)二年进士。

曾任凤翔府签判,神宗时出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

因“乌台诗案”被诬入狱,贬为黄州团副使。

哲宗时任翰林学士知制诰,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

后又贬惠州、儋州。

徽宗时遇赦北还,不久逝世。

苏轼是一位全才,文、诗、词成就极高,是宋代文学最高水平的代表。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

有《东坡全集》等。

① 游沙湖:题一作《游兰溪》,作于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三月,时苏轼被贬于黄州。

② 相田:旧时买田时,先察看田的好坏。

相,看,视察。

③ 麻桥:地名,属今湖北省浠水县

庞安常:名安时,湖北蕲水(今浠水县)人。

儿时读书,过目辄记。

他医术高超,为人治病,大概十愈八九,救活人无数。

著有《难经辨》等。

④ 颖(yǐnɡ影)悟:聪明过人。

⑤ 了:知晓、理解。

⑥ 郭门:外城城门。

⑦ “休将”句:意为不要为白发(年老)而感伤。

白居易《醉歌示妓商玲珑》诗中有“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是感叹人生易老,朱颜易改。

此则反其意而用之。

⑧ 剧饮:豪饮,痛饮。

【品读】《游沙湖》写于苏东坡因乌台诗案流放黄州的第三个年头,因患手疾,在治疗中与当地医生庞安常缔结的一段情谊韵事,恰好从另一种视角反映了其在人生低谷中的精神状态和生命姿态,有所探佚价值。

全文寥寥一百七十二字,囊括了写人、描景;抒情、言志。

内容充盈,内涵充沛,内蕴充实。

前半部分记事,突出“异人”,以及与“异人”之间的相交故事。

何谓“异人”,东坡先生说:“虽聋,而颖悟绝人。

”而“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

”原来,这位“异人”是“聋”人,虽“聋”却天赋异禀。

若作寥寥几笔勾勒,附上数字,“异人”便能深谙其意,解惑其中。

此等聪颖,在《东坡志林》中有载:“庞常安为医,不志于利,得善书古画,喜辄不自胜。

”对其描述虽短,讯息却丰富。

这位残疾医生庞安常行医治病,从不看中利益,益善寓乐,喜好书画,偶得馈赠,便欣喜若狂得手舞足蹈,一幅天真可爱、淳朴自然的憨态本色。

其人身残志坚,尚能以己之力服务大众,东坡先生呢?自贬谪黄州,无所政事,惟畅游天地之间,常揽悦气象万千。

文章后半部分描景,写东坡先生与庞安常共游清泉寺、洗笔泉、兰溪的畅快情形。

寺不远、泉甘洌、溪悠远,置身如此自然风光中,生命轻松,情趣激越,感慨生发,不由踏歌而起:“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

”此刻、当下,纵有万般无可奈何,纵有千万沟沟壑壑,纵有诸多愤慨难诉,都一并化作声声清音,徘徊山水中。

此小品核心不在“游”,而是人景结合,情景交融,相互辉映,以达到抒情、言志的目的。

其格局特殊,文词一体,互为映衬和激发,构成了不可割分的艺术整体,信手拈来,妙趣横生。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字,就关注我的头条号“江晓英”和“一块儿吃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1383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5
下一篇 2022-10-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