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席分坐

割席分坐,第1张

割席分坐 割席分坐的典故是什么?古人是如何表达绝交的?

割席分座一语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管宁、华歆)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宁~,曰:‘子非吾友也。

’”文言文翻译过来就是(三国时)。

魏国管宁与华歆同坐一张席子读书。

外面锣鼓喧天,华歆跑出去看。

回来后,管宁用刀把席子割开,不与华歆同坐,并说他不是自己的朋友。

这个词用于描写朋友绝交。

也作“割席断交”、“割席绝交”。

表示绝交的成语还有很多,如1割袍断义,2.恩断义绝:恩爱和情义完全断绝,形容感情破裂。

3.一刀两断:一刀斩为两段。

比喻坚决断绝关系。

4.音问两绝:书信与消息都断绝。

亦作“音问杳然”。

5.水尽鹅飞:比喻恩情断绝,各走各的路。

也比喻精光,一点儿也不剩。

6.杜绝人事:杜绝:断绝;人事:人与人的交往。

即断绝与别人的一切交往。

7.不相闻问:闻问:通消息,通音讯。

指没有联系或断绝往来。

8.雨断云销:比喻男女恩情断绝。

希望能帮到你。

“割席而坐”典故来源于《世说新语》:华歆和管宁一起在园子里锄菜,看到地上有块金子,管宁好像没看见一样,华歆捡起来远远地扔了开去;两人还曾经坐在一起读书,门外有人乘坐着豪华的车辆路过,管宁好像没听见一样,华歆放下书跑出去看。

管宁把席子割开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意思是,华歆面对富贵的态度和自己不一样,所以绝交不再把华歆当成朋友了。

后来,华歆的所作所为好像印证了管宁的预言,虽然官职显赫,但很多人认为他依附于曹 *** ,甚至把华歆当成曹 *** 杀害伏皇后最大的帮凶。

认为华歆在品行上有缺陷,跟管宁没法比。

后来更把割席而坐当成与某人绝交。

类似的还有“一刀两断”、“割袍断义”等成语。

关于华歆的品德,其实在历史上并没有上面说的那么不堪。

《世说新语》上还有一则典故,说的是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难,准备开船时,跑来一个人想要搭乘,华歆看起来很为难,王朗说:“船这么大,为什么不让他一起乘船呢”,华歆就答应了。

后来强盗追了上来,王朗害怕了就想把那人抛下不管,华歆说:“我已开始之所以犹豫不决,就是考虑到这种情况。

但既然答应了让他乘船,又怎能因为情况紧急而把他抛下呢?”于是,像开始答应的那样带着那个人开船出发了。

从这个典故能看出华歆其实是一个智慧且有担当的人。

后来,华歆任豫章太守时,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

虽然管宁不认可华歆,但华歆却多次举荐管宁,甚至想把自己太尉的职位让给管宁,但管宁都没有接受。

也说明,华歆一直都没有忘了管宁这个一直都不太喜欢自己的朋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13948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5
下一篇 2022-10-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