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在参与什么意思

重在参与什么意思,第1张

重在参与什么意思 作为一名志愿者,你对“重在参与”是如何理解的?

作者:张薇 张国秀(韦志中心理学网校学员)作者:杨耘(韦志中心理学网校学校心理专业教务主任)志愿者是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奉献个人时间和行动的人。

作为一名志愿者,只有参与到为社会服务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实现“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才能感受“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快乐。

作为一名广州市“心丝带”心理志愿者,我是这样理解“重在参与”的。

重在参与,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志愿活动中,做到心无旁骛。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助人自助。

因为我们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能力。

或者通过反思,使自己的某些方面得到优化。

,我虽然没有什么过人的技能,但是我有一颗善良的心,我乐于助人,对人真诚,善于倾听,生活阅历丰富 ,能够积极关注他人,尊重他人,能够很好地与人达到共情,遇到事情能够换位思考,我也在韦志中心理学网校里学了一些心理学知识,运用这些技术帮助别人,更有效果。

我想作为一名志愿者要有奉献精神和积极的心理品质,其它技术有更好,没有也不妨事,只要愿意参与,对需要的人耐心的陪伴和倾听也是一种帮助。

重在参与,还有“只问攀登不问高”的含义在里面。

重在参与,我们可以享受其中的乐趣。

重在参与,因为过程很重要,经历是笔难得的财富。

所以我认为作为一名志愿者重在参与,让更多的人因为有你而受益!

我也是一名普通的志愿者,现在已经做了7年了,刚开始是大一参加学校的青年志愿者联合会,在青联(青年志愿者联合会的简称,以下称青联)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通过重在参与,收获了很多。

我在大学毕业后的一年正好有学弟给我做了一个专访,我在这选取部分来分享一下我对青联的理解,对志愿者的部分感悟,希望能帮助你理解。

1.我眼中的青联是一个充满温暖与爱的组织,每次介绍,我都会说我们是由愿意投身于志愿服务工作的学生组成的,是学校最大的学生组织,她的最大魅力在于深厚的文化底蕴,她的最强凝聚力基于一届一届不断积累营建起来的感情,她的最广泛影响力之于丰富多彩、无私奉献的各种志愿服务活动。

到现在,我加入青联整整四年了(2015年),这四年就以今天作为一个时间节点,我谈一谈此刻我对青联的认识。

如果让我建议刚步入大学校门的学生大学期间最应该做且不得不做的事的话,那我的回答是做一名志愿者,不管在哪个学校都一样。

在学校,青联是学校的名片,她把学子的风采带向社会,把志愿精神传出青岛,青联走过了十年,这十年有她的艰辛,她的成长,她的辉煌。

我们感恩哥姐们一手创建的青联,是哥姐们一届一届为我们打好了基础,今天的青联是建立在青协之上的,她的文化、传统、活动的传承、发扬与创新都是一脉相承的,这些都是兄弟姐妹之间深厚感情的来源。

我认识青联的过程其实是从大一的活动部干事、大二的秘书部专员到大三主席团的过程,这三个过程其实也可以说是认识青联的三个阶段,是跟三组关键词分不开的——活动、感情、文化。

干事期间,我们要做的是参加活动,执行部长的任务,去参与到帮助他人的工作中去,这个过程我们接触到的是单个部门,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和最吸引人的是丰富多彩的校内外志愿服务活动,这一年,我收获了活动带给我的丰富经历。

干部期间,我们开始在感情上加强,因为我们开始接触八个部门(当时的青联),我们知道了青联的各种活动需要兄弟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帮助,这也是我们建立友谊和感情的催化剂,也是青联凝聚力营建的根本,这一年,我收获了感情带给我的珍贵财富。

主席团任职期间,当干部逐渐培养起来,青联各项工作有序进行之后,青联的文化成为了我们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我们开始研究青联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我们致力于把青联的十年纵向串联起来,传统与制度的变更与调整,都建立在不变的青联文化之上,青联的文化是我们发展的基础,她的魅力的最终体现也是这十年沉淀出的文化,这一年,我收获了文化带给我的精神信仰。

从主席团的角度看青联,我认为其实青联的管理就两个字——平衡。

青联人总是说“三分制度,七分感情”,青年志愿者联合会通过建立的文化和感情使得组织不断的发展壮大,制度永远在其之后的,制度的一方面是职能的分工,另一方面是志愿者的行为准则。

在大一,我们要做的是平衡自己部门的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平衡学习与参加活动的关系,平衡自己与哥姐的关系,就是在它们之中寻求一个平衡点,能让自己参加活动收获的同时,还能保证自己在学习及其他方面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在大二,我们要做的是平衡干事之间的关系,平衡各部门兄弟姐妹间的关系,平衡与主席团哥姐的关系,平衡工作与学习的关系等,这让我们在做好本职工作时,能让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得到提升,而且让自己努力成为青联得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大三,我们要平衡各部门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平衡干部之间的工作与状态,平衡校内外兄弟组织的关系,平衡组织与团委的依附关系,平衡组织的制度与文化感情关系,平衡所负责部门的新定位与传统职能的关系,平衡志愿活动的取舍创新等,我们考虑的是青联在不丢失传统文化的前提下如何在新的环境氛围中寻求突破、创新和大发展。

谈青联还离不开重要的一点就是青联的宗旨和口号,我把它们称之为“一八宗旨,二八口号”,宗旨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这八个大字四组词是层层递进的关系,我总是给孩子们讲,你做志愿者首先要做的是去伸出双手,去奉献,去付出,在这过程中你会得到爱的反馈,会与志愿者兄弟姐妹间形成深厚的感情,达到友爱,在友爱的基础上我们去互相帮助,利人利己,奉献社会,最后在整个服务的过程中收获快乐,收获感动,收获能力,也就是奉献他人,提升自己,共同进步。

“有困难请找志愿者,有热情请做志愿者”,这十六个字两句话是我们的口号,我们做志愿者的时候,不仅要把它们从口中传递出去,更要去用行动诠释志愿精神,真正用你的热情去感染他人,用真情去感动他人。

用一句话概括我眼中的青联就是——一个充满温暖与爱、弥漫着文化与感情、能让你与志同道合的兄弟姐妹们一起心甘情愿的干一件值得做一辈子且令你终身难忘的事的地方。

我曾说过,青联(青协),真是一颗毒药,总让你情不自禁心甘情愿的把它吞下,然后慢慢发作,直到它成为你生命里的一部分,谁也离不开谁。

中毒已深!2.任职期间的困难及如何度过?我在主席团期间最大的困难应该是在管理秘书部期间吧,秘书部不同于其他七个部门,它直属主席团,秘书部专员来自于其他七个部门,下面无直接管理的干事,我当时在秘书部,通过与哥姐和兄弟姐妹们的努力,为这个当时只发展了一年多的部门重新定位,制定职能及制度规范,力求在今后的发展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不同于主席团的其他主席,他们是从常规部门走出来的,我是从秘书部走出来的,所以秘书部的管理也就成了我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我用了一年摸索出了秘书部的定位及发展方向,但这需要两年三年甚至更长时间来做好基础工作,为秘书部铺好道路,秘书部的第二年,也就是我在主席团管理秘书部期间,我给这个部门的定位是“主席团的智囊团”、“青联的关系枢纽”、“青联的制度执行者”、“青联的文化传播者”、“青联的感情维系者”、“志愿者的素质建设者”等,各项展开来说的话都可以长篇大论占很大篇幅,一言以概括就是它是青联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部门。

我一直强调秘书部重要的不是它的职能,而是它在青联中所起的作用,这种无形的作用总是被人忽视,不管是在活动还是文化传承感情搭建中,都是异常重要的,在管理期间,所谓的职能分工只是让我带的孩子们能够有存在感,不管是从心灵上还是感受上,我希望对我带的孩子负责,我总是希望把他们真正的凝聚起来,工作表现是次要的,重要的是他们的心能够在一起,做到这一点我就知足了。

我深知秘书部的重要性,由于大三我面临着就业、网建部等其他部门问题急需解决等各方面因素,那时我每天除了在青联办公室,很晚回到宿舍断电后,我与我的电脑会一起奋斗到电脑电池没电,真的压力特别大,时间特别赶,有很多工作需要完成。

我总是希望能够与他们多一点沟通,急切的想把自己的理念和对秘书部的认识传递给他们,那时的我也在跟时间赛跑,因为我任职时间可能只有3个月时间,所以那段时间我几乎天天在青联办公室,每次给秘书部孩子们开会几乎都是2小时起步,因为我知道我之前在秘书部的一年是怎样度过的,我想尽快让孩子们掌握工作,成长担当起来,我也能想到这样会揠苗助长、急于求成,结果果然是这样的,自己的急切的心并不能带动整个部门按我预期的速度发展,我总是觉得他们接受的太慢,事实是我要求的太多了,给他们增加了很多压力。

那段时间我几乎每天都会把秘书部的发展规划,部门间的关系在脑子里过一遍,我想时时刻刻都能让自己有清醒的头脑和清晰的思路,困难的时刻,我想再按常规的思路已经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了,所以只能把半年的工作分成一年完成,一年的工作分为两年完成,在调整思路后,只给他们定位和方向,剩下的让他们自己去按自己的节奏慢慢走就可以了,我们不求走的快,只求走的稳走的扎实。

针对秘书部的管理,我也在不断的尝试,不断地思考一种更加合理的方式去解决现状,以更好的适应青联的发展。

比如,在换届周期上的调整,在理事会中席位的确定,在秘书部组成成员的选取及定职位,秘书部部长的存在意义等问题。

有很多还没有解决,但是青联在不断的发展,新的趋势下总会有新的调整和变动,至于对与不对,时间会给我们答案。

“香醇如蜜,常青如树,心向阳光,挚爱青联”。

3.印象最深刻的志愿服务经历大体算了算,在青联期间参加过的活动只少有40、50个吧,几乎是没漏下任何活动。

其中给我留下深刻的应该是那些国际赛事的志愿服务活动吧,比如“世界柔道大奖赛”、“国际帆船周”、“帆联世界杯”等,2012年的青岛国际帆船周应该是印象最深刻的活动,那一年的帆船周,大大小小活动特别多,我们志愿者有限,基本都是一人多岗位,那20多天我们每天都6点多起床,要坐一个多小时的车去市区,到自己的岗位上工作,晚上也是很晚才回去,那时我在文化活动部,帆船周期间的所有活动我们都要参与,有时能忙到晚上12点,几乎每天我们坐大巴回学校都是一路睡回去的。

我当时做了一段时间的爱心义卖,去通过卖帆船周的爱心手环来筹集善款,记得自己还把手环编成中国结、小动物等各种造型,原本一个环两块钱的能通过一个中国结筹到100元善款,那时自己也非常开心。

那期间还有国际焰火节,我做游客引导,记得那几天晚上,每晚都能说几千句“你好”、“你好,请这边走”、“你好,请注意脚下”等句子,毕竟每个人见到你都是第一印象,我们出去代表的就是学校,我想给我见到的每个人展现琴岛志愿者的风采,每一个微笑都会让他们温暖。

那届帆船周志愿服务经历让我在志愿服务道路上走的更加坚定,而且在自己当时的三观建立上起了很大作用,作为大学生,不出去走走,如何有世界观,不去奉献付出,哪有人生观,不去思考,哪来价值观,所有的志愿服务经历都是一种财富,我们在提升自己的同时,还收获了志愿者兄弟姐妹的难舍情谊。

4.青联带给我什么如果说大学的专业学习带给我的是知识技能的丰富,那青联带给我的是为人处事,人际关系。

“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是在大学度过的,大学最美好的时光是在青联(青协)度过的”,这句话可以概括青联带给你的价值。

且不说参加活动让自己能力得到的提升,就只拿这帮兄弟姐妹就可以让自己珍惜一辈子,那些年我们做过的事,爱过的人。

大学期间的青联价值在于人际关系的不断积累,她让你拥有比别人更广泛的圈子,让你接触不同的故事,不同的思想,不同的经历。

而青联历届“哥姐”的文化传承,“哥姐传统”贯穿了整个大学,或许只有在青联你才知道“哥姐”这两个字对你的重要性。

青联为其他组织做了榜样,有多少文化来自青联,有多少活动源于青联,有多少制度模仿青联。

青联的后期价值,我认为毕业后的青联人的感情也只是一个新的开始,感情依附于青联,源于青联,并随着时间的流逝有增无减。

青联带给你的人际关系圈子到了毕业后就变成了你的资源和财富,真正需要经营这份感情的不是在大学,而是在毕业后,青联人,应该是一辈子的,青联带给我们的就是——当我们毕业后,一提起青联,总有一群人跟你一起热泪盈眶。

我们可以拥抱,我们可以一起欢笑,一起流泪,一起疯狂,一起干我们未曾想过的事情,青联人,就是这么一帮人,时时刻刻都会为你的人,只要你开口,青联人一定在。

青联人,已经不是一个词,而是一种精神。

我每次都会对孩子们说“用开始的心,做永远的事”,“用无欲无求的心,做力所能及的事”,这两个“用‘心’做‘事’”也是我对自己的要求和行为准则,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工作中,青联带给我的是一种生活方式,让我有一种信仰,心里有一条线,这种信仰叫志愿精神,这条线叫做道德标准,我觉得它给我的是我对人生的理解,我对生活的追求,我觉得这信仰和标准永远不会过时,这在我在当前的工作环境下,没有什么是困难的,因为我是有追求有信仰有思想有抱负的,心智的锻炼和心态的磨练都离不开青联,这会让我坦然面对一切困难,始终积极阳光,原因很简单,因为我是青联人,以前是,现在是,以后也是。

以上是部分的专访内容,现在工作4年了,我也没有停止志愿服务的脚步,依然活跃在志愿服务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14055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5
下一篇 2022-10-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