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窗苦读

寒窗苦读,第1张

寒窗苦读 真的有人高中寒窗苦读,最后却考了大专的吗?

1.努力学习有较大的机会能够取得好成绩,但努力学习并不一定能够取得好成绩。

努力学习是取得好成绩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我们的高考一直是一个选拔性的考试。

既然是选拔性的考试,那就意味着“相对成绩”比“绝对成绩”更重要。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2008年全国卷的数学题目难度比较大,当时大部分学生只能考60多分,只有一小部分学生能考90多分。

按照150分制计算,90分是及格成绩,但90分的成绩在当年仍然算是好成绩。

而到了2011年时,全国卷数学的题目普遍比较简单,当年有不少学生数学能考到120分以上。

你能考120分,别人也能考120分,那么,录取分数线和成绩排名肯定也水涨船高。

2.既然高考看的是排名,那么,录取率肯定会影响你能够报考哪个层次的院校。

在2000年之前,全国高考的平均录取率一直低于30%。

扩招之后,高考录取率才稳步上升,现在全国高考的平均录取率能达到70%以上。

在扩招之前,在大部分地区,要想考上一个专科院校,你的高考成绩排名至少要达到前30%。

另外,当时国内的教育才刚开始复苏,大部分人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不像现在这么高,很多学生也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老师也缺乏科学的教学方法。

在当时,学生想要取得好成绩,想要考上大学,没有别的办法,要么依靠天赋,要么依靠后天努力。

在大规模扩招之前,能够考上大学的人,要么是特别聪明,要么都非常努力,有不少人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求学经历。

在当时,真的有不少人用了3~5年的时间寒窗苦读,最终也只是考上了一个专科院校,好一点的才能考上本科院校。

3.高考扩招之后,学习异常努力,但最终却只考上专科院校的学生,其实越来越少。

几十年前,整个教育行业,科班出身的老师都非常少,教辅资源也非常稀缺,这时候学生取得好成绩往往依靠天赋或者是拼命的努力。

但现在除了个别经济欠发达地区之外,大部分地区的教育质量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在市面上也有各种各样的教辅读物,各种各样的课外辅导班。

此时,想要单纯依靠努力在高考中脱颖而出,难度肯定越来越大。

毕竟现在所有的学校都重视中高考成绩,家长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大家能够获得的教育资源和努力程度基本没有太大的差别。

你每天学习都非常努力,平均每天可以学12个小时。

而其他学生只要身体素质没有太大的问题,他一天也可以学12个小时,甚至可以学13个小时。

此时,在学习时间上,两者之间,说实在话,没有太大的差别。

当大家每天都学10~12个小时时,这时候大家比拼就是学习效率,谁的学习效率比较高,谁就有机会胜出。

现在大部分省份的高考录取率都能够达到50%以上,也就是说,只要你有机会考上高中,稍微努力点,基本都能够考上专科院校。

如果你特别努力或者是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有较大的机会能够考上本科院校。

而且现在在高考中,没有考上本科院校的学生,要么是学习态度不端正,要么根本就没努力。

有些学生,每天在教室里待10多个小时,但实际上有效学习时间不超过三小时。

还有一部分学生喜欢做表面文章,他们是坐在那里学习,但实际上心没有沉下去,每天都在学习,但却没有任何收获,没有任何进步。

你是怎么看待这种现象的?

有啊。

我这边当年卷的很厉害,80万人高考,连同特长生,录取了不到二十万本科。

750分满分,550分不一定稳本,530大概率滑档。

不仅本科难考,连专科都卷的分一专二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1418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5
下一篇 2022-10-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